在遼寧省北鎮市的廣袤稻田里,高速插秧機來回穿梭作業,一架架植保無人機低空掠過灑下藥劑,“突突突”的機器轟隆聲與農人們的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奏響了黑土地上動人的“搶春”序曲。
田埂上,郵儲銀行北鎮市支行工作人員拿著移動展業設備,為農戶現場辦理貸款業務。作為服務“三農”的金融主力軍,搶抓農時,以創新信貸產品、下沉服務網絡、延伸產業鏈條為抓手,將金融活水精準滴灌至農業生產每個環節,為夏糧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北鎮市水稻種植面積22萬畝,現代農業規模化浪潮讓種植戶們的資金需求與日俱增。郵儲銀行北鎮市支行迅速響應,組建起“金融服務隊”,深入農資市場、鄉鎮村社,了解農戶在種子采購、農機購置、農田水利建設和土地承包方面的發展痛點。“針對春耕農時短、資金需求急的特點,我們立足一個‘早’字,通過‘網格化’走村入戶,建立需求清單,制定差異化信貸投放方案,開通綠色審批通道,為農戶提供最高300萬元的信用貸款,最快實現3天放款。”郵儲銀行北鎮市支行客戶經理韓大川說。
目前,郵儲銀行北鎮市支行累計服務水稻種植戶260余戶,發放涉農貸款6500余萬元。北鎮市吳家鎮水稻種植戶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銀行工作人員將業務延伸到田間地頭。王麗麗/攝
過去,由于資金有限,吳家鎮水稻種植規模難以擴大,很多先進的農業設備也無力購置。今年,在郵儲銀行幫助下,不少農戶獲得超過100萬元的信用貸款。低利率、無抵押、隨借隨還的貸款特性,讓農戶們既沒有還款壓力,又得以購置高速插秧機和無人機植保設備。“這些設備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也一定能增加收成。”種植戶劉亮的臉上洋溢著喜悅。
為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郵儲銀行北鎮市支行創新推行“信用村+信貸員包片”服務模式。工作人員將吳家鎮6個行政村評定為“信用村”,建立起涵蓋200余戶農戶的信用檔案庫,分多個工作小組上門采集信息、批量預授信,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農戶少跑腿”。
“從提交申請到資金到賬,速度特別快,真是趕上了播種黃金期。”種植大戶劉青志深有體會。2018年,他首次從郵儲銀行獲得50萬元小額貸款,開啟了規模化種植之路。隨著劉青志的種植規模從最初的100畝擴大到如今的1000余畝,郵儲銀行北鎮市支行也逐年為他調整授信額度,目前的額度達到200萬元。
在銀行支持下,劉青志的稻田實現機械化作業,稻谷畝產突破800公斤。“郵儲銀行很靠譜,讓我在水稻種植這條路上越走越有信心。”劉青志感慨道。
金融助農,不止于田間地頭。郵儲銀行錦州市分行創新打造“從種子到餐桌”的全鏈條金融服務體系,以水稻種植為切入點,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聯動模式,縱向貫通稻米加工、倉儲物流、品牌營銷等關鍵環節,配套“極速貸”“產業貸”等差異化產品,為農產品種植、養殖、經銷等領域形成特色服務方案。
據統計,郵儲銀行錦州市分行已構建起覆蓋全市4個農業主產區的服務網絡,累計為60余家糧食產業鏈核心企業、3000余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支持,全產業鏈貸款余額突破4億元,真正實現金融資源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對接。
從田間辛勤耕耘到加工車間精細制作,再到市場上暢銷熱賣,郵儲銀行用金融力量為遼寧農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春風拂過稻田,新綠已染黑土。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興農的“郵”力量正助力農人們笑看“新”前景,為保障糧食安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書寫精彩篇章。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