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寶雞訊 “人,忘不得根!這墻是咱的根,更是共產黨的魂!”在寶雞市太白縣黃柏塬鎮皂角灣村紅軍標語墻前,62歲的李云安輕拭“春荒到財東富豪家里去分糧食吃”標語玻璃罩上的浮塵。這位有著30年黨齡的老黨員、紅三代傳人、鎮人大代表,用半生光陰完成了從“紅軍印記守護者”到“鄉村振興領路人”的跨越,他用三代人的堅守,讓這句紅軍標語化作秦嶺褶皺里的精神圖騰,也熔鑄成一名老支書刻進骨血的擔當。他就是太白縣黃柏塬鎮皂角灣村黨支部書記李云安,一位讓撂荒地變身“網紅稻田”的魔術師,把紅軍標語講成“致富密碼”的宣講員。
三代守護:紅色血脈永傳承。1935年,紅二十五軍戰士李定慈負傷掉隊,摸著標語立誓:“追不上隊伍,就守著紅軍的印記!”90年來,李家三代人接力守護:爺爺李定慈拒絕財主拆墻,父親李明富暴雨夜冒死護墻,到李云安為標語墻裝上“保護罩”。2017年,他推動標語墻列入縣級文保單位,建成紅色教育基地,年均接待游客超萬人次。
產業振興:稻浪千重煥新生。面對村中耕地撂荒、青年外流的困境,李云安挨家挨戶動員:“紅軍能在咱這打勝仗,咱們就種不好地?”他帶領村干部、發動群眾復墾稻田500畝,引進現代化生產加工設備,打造“郎壩稻田”有機大米,承包插秧活動,吸引游客體驗農趣,“以農潤旅、以旅養農”的融合模式讓稻田變景區。如今,500畝郎壩稻田觀光園內,步道蜿蜒、民宿錯落,村民人均收入從5000元增至1.7萬元。“稻香里有祖輩的盼頭!”秋收時,他捧著新米笑意迎面。昔日的“空心村”變身網紅打卡地。
履職擔當:枝葉關情解民憂。“人大代表要當群眾的眼睛和腿腳!”李云安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他動員群眾建設美麗庭院40戶,村容煥然一新。為解決留守老人看病難,他多次向鎮人大提交建議,爭取每周三班“健康直通車”進村;自己更是常備“代購清單”,為獨居老人代買藥品、生活物資上百次。近日,與皂角灣村接壤的漢中市洋縣華陽鎮突發山火,62歲的他帶頭沖向火場,五小時陡峭山路探明火情;次日便組織村民清理防火通道,標記隱患點16處。“防火卡點就是陣地,守住了才能安心!”
從護墻人到領路人,李云安用三代堅守將一句標語鑄成精神豐碑。他是紅色根脈的守護者,用青磚玻璃罩住歷史溫度;他是鄉村振興的躬行者,讓稻香飄出深山溝壑;他是枝葉關情的貼心人,以鐵腳板丈量為民初心。這位“紅色村官”的故事,詮釋了基層人大代表“根植厚土、赤誠為民”的時代答卷——守的是印記,踐的是初心,映的是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