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力量是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近日,科技部會同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印發《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提出推動構建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相互補充、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共同發力,各類金融機構各司其職、協調配合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聚焦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上海銀行業正瞄準科創企業普遍關注的融資模式、產業扶持、人才服務等重點領域,以一系列實打實的“硬舉措”整合多方資源,積極打造“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助“硬科技”更硬氣。
“雙向賦能”為“智算”鼓勁
年輕的空間,年輕人創業的空間……成立不到兩年,總面積超6萬平方米的“模速空間”正以驚人的速度崛起成為申城大模型領域的“超級孵化器”。
走進位于“模速空間”的準獨角獸企業——上海無問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問芯穹”),幾乎每位訪客都會被展廳內的巨幅電子屏吸引。大屏上不斷刷新跳動的“智算云”數據,恰似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強勁脈搏。
作為徐匯區人工智能“北斗七星”之一的底層算力賦能者,成立剛滿兩年的無問芯穹,正憑借亮眼的清華系班底與充沛的資金支持,加速打造“大模型時代的算力運營商”。
“在國內算力市場格局相對分散、高端算力受限的情況下,我們正致力于實現不同模型和不同硬件之間的統一部署和聯合優化,讓算力成為像‘水電煤’一樣的標準化基礎資源,實現AI普惠。”無問芯穹副總裁蘭斌表示。
2023年4月,浦發銀行上海分行率先在徐匯濱江AI TOWER開設AI特色支行——浦發銀行徐匯濱江支行,為服務“模速空間”奠定了堅實的物理基礎。
“自無問芯穹成立之初,我們就開始接洽其創始團隊。”浦發銀行上海分行徐匯支行副行長兼徐匯濱江支行行長蔡佳琪稱,目前,該支行已成為無問芯穹的主要合作銀行,并結合企業融資節奏,為其量身定制科技金融產品“浦研貸”和財資管理方案。
與此同時,銀企之間的“雙向賦能”也在不斷提速。“目前,無問芯穹與浦發銀行正深度協同,加快推進在異構GPU訓練場景以及端側推理相關場景的合作。”浦發銀行上海分行科技金融部總經理鐘泉介紹,聚焦推動AI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合規化、規模化應用,雙方將圍繞智能風控、財富管理 AI 助手等場景,共同探索多模態金融文檔理解、動態風險預測等前沿課題,持續探索“技術研發-場景驗證-商業落地”的全鏈路合作模式。
汩汩“活水”為初創企業解渴
同為“模速空間”入駐企業,垂類大模型“新星”上海羚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羚數智能”)也是浦發銀行科技金融服務的受益者。
今年年初,羚數智能研發的“百工大模型”成功通過備案,成為上海首個通過備案的工業垂類大模型。
“工業垂類大模型的持續進化,將極大地推動AI在專業工業場景中的應用拓展。”羚數智能聯合創始人陳啟明稱,隨著行業協同推進,更多專業性的垂類模型將成為企業的寶貴財富,羚數智能的融資需求也進一步增加。
如何為“高技術、高成長、高風險、輕資產”的初創型科技企業及時“解渴”?
“‘羚號工廠’擁有近50項知識產權,是完全自主研發的國產化生產管理運營軟件,可以幫助制造型企業客戶,塑造安全可控的行業競爭壁壘。”鐘泉稱,通過對企業未來技術應用落地前景的研判,浦發銀行自2023年年中開始與羚數智能牽手合作,是羚數智能的首家融資機構。
“活水”潤澤之下,羚數智能研發的“百工大模型”已逐步覆蓋40余個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專業場景。其與振華重工打造的“ETO制造交付智能體”成功斬獲世界人工智能大會SAIL之星大獎,被中國信通院收錄為示范案例。
“金融后盾”為“伙伴”撐腰
無問芯穹、羚數智能、聯影智能……穿行在“模速空間”的創新空間,印象深刻的不僅是企業激越澎湃的發展活力,還有“金融后盾”從“服務提供者”到“成長共建者”的跨越。
“科技企業的需求和傳統公司差異化比較大,需要不同的服務手段,用‘伙伴思維’重構科技金融服務內涵。”鐘泉表示。
據悉,聚焦打造科技企業“首選伙伴銀行”,浦發銀行正以“股、債、貸、保、租、孵、撮、聯”一體化模式,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創設“張江創孵基地”,推出“海聚英才”科技人才專屬服務包,積極支持“硬科技”成果轉化;與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天使會、交通大學等“產學研政金”伙伴共建上海科創中心生態圈,為三大先導產業發展添力。
了解到,目前,浦發銀行已創設覆蓋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浦科”數智化產品體系。截至2025年3月末,該行累計服務科技型企業超8.75萬戶,科技金融貸款余額達6822億元。堅實的金融支撐之下,如“熱帶雨林”般充滿生機的創新生態正孕育出越來越多高水平自立自強的棟梁之木。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