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泰銀行杭州分行深入貫徹落實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以多元化金融服務打破傳統金融服務的局限性,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靈活授信減輕農戶負擔
前期投入大、回款周期長、短期流動性壓力大,杭州市桐廬縣的杭州起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遇到了以上問題。該企業的數字化大棚項目是桐廬縣推動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標桿案例,項目總面積5萬多平方米,共配套4個薄膜大棚及1個幼苗培育房,主要種植水果番茄及有機蔬菜。該企業與浙江省農村發展有限公司簽訂采購合同,每日通過冷鏈車配送至盒馬商城。該企業法定代表人方林表示:“我們這個項目屬于創新型農業項目,大棚內部全部采用懸空式栽培架,電子化控溫控濕,有機土種植,前期資金投入較大。”
傳統信貸模式往往依賴房產、土地等固定資產抵押,但現代農業企業的核心資產多為智能設備、訂單合同、技術專利等“軟資產”。為此,民泰銀行杭州桐廬支行啟動專項金融服務機制,靈活調整授信策略。
“我們一方面綜合評估農業設備,將該企業已投入的懸空式栽培架、智能溫控系統、冷鏈物流設備等作為融資依據,提高授信額度;另一方面結合現金流測算,將企業日均配送量、回款周期等數據納入考量,確保1年的貸款期限與企業經營周期匹配。”民泰銀行杭州桐廬支行行長聞俊介紹,“我們還運用支小貸產品,為企業提供專項優惠利率。經計算,運用支小貸后,企業1年的利息支出能節省兩萬多元。”
銀企農聯動共建產銷鏈條
杭州市臨平區塘棲鎮姚家埭是塘棲枇杷的主要產區之一。朱惠明夫婦種植枇杷十余載,擁有5畝標準化種植園,培育了120余株白沙枇杷。
朱惠明夫婦耕耘果園,他們的女兒負責銷售,一家人“各司其職”。然而,隨著年產量接近萬斤,傳統零售模式讓朱惠明有點“招架不住”。
民泰銀行杭州臨平支行客戶經理姚驍亮在“三農”服務走訪中捕捉到了老朱一家的產銷痛點,依托民泰銀行“智慧助農”服務體系,采取“三步走”解決方案:一是聯動臨平北沙水果批發市場建立定向采購渠道,促成3家批發商與朱惠明簽訂包銷協議;二是上門為朱惠明開通“民泰收款碼”,實現線上線下全渠道收款;三是量身定制“惠農貸”綜合授信方案,提供30萬元循環信貸額度及優惠利率支持。
為助力塘棲枇杷高品質發展,由安信農業保險杭州中心支公司、太平洋產險杭州市余杭支公司、人保產險杭州市分公司、浙商財險浙江分公司組成的共保體為塘棲鎮枇杷種植戶提供枇杷低溫氣象指數保險,政府補貼70%保費、農戶自付30%,保障金額覆蓋物化成本。
同時,人保財險杭州市分公司與塘棲鎮政府簽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除了為當地特色農產品、優勢農業產業提供風險保障外,還為當地休閑養老、觀光旅游等新興行業提供涵蓋人身意外、財產、責任等風險保障內容,助推產業興旺,鄉村全面振興。
“今年,我們的枇杷銷售額有望超20萬元。隨著銷售渠道越來越多元化,產品溢價提升。下一步,我們準備開拓精品商超和社區團購市場。”朱惠明表示。
“專業顧問”助農拓寬增收思路
除了當好農戶的“信貸助手”,民泰銀行的客戶經理還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幫助農戶打破“信息繭房”,在多元化的市場趨勢下開拓致富新思路。
塘棲鎮的浙江俞綠無花果種植有限公司專門從事無花果、藍莓和脆柿的種植和銷售。2024年,由于種苗和運輸成本居高不下,該公司發展受到影響。民泰銀行杭州臨平支行向該企業發放了40萬元經營貸款,幫助其擴大生產規模。
貸款的投放并不是民泰銀行服務的終點。民泰銀行杭州臨平支行客戶經理余一平結合平時服務花卉果品客戶的經驗,向該公司負責人俞強提出了拓展藍莓盆栽業務的建議。
“民泰銀行的客戶經理幫我打開了思路,現在大家生活的愛好廣泛,藍莓生產不僅僅是當成水果賣,也可以做成盆栽綠植,給城里人提供一種在家種水果的體驗,好吃、好看還好玩。”俞強說。
新藍莓種植基地的開立也帶動了當地就業,為當地百姓增收和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2025年藍莓季,俞綠無花果種植有限公司種植基地規模已擴大至50多畝,季節性雇工30余人,2024年年產值800多萬元,預計2025年還將繼續增長。
“鄉村振興工作大有可為。我們在業務拓展的同時,更注重延伸價值鏈服務、激活要素市場、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村新質生產力,讓民泰的小微金融‘養分’,在科技要素‘活水’的灌溉下,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花朵’在杭州這片土地上綻放。”民泰銀行杭州分行市場管理部總經理林欣說。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