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節過后,在北京市讀小學五年級王同學把剛剛收到的5000塊錢壓歲錢全部存進了銀行。如今,這張屬于他自己的銀行卡里已有2萬元的存款。
臨近六一兒童節,來自朝陽區某中學的劉同學也收到了參加比賽獲得的獎金,但他并沒有選擇把獎金花掉,而是在放學后去銀行網點把獎金全部存到了自己的銀行賬戶……
對當代的小朋友們來說,擁有一張專屬的“銀行卡”,成為壓歲錢的“小主人”,無疑是件既有意義、又有“儀式感”的事情。
眼下,理財要“從娃娃抓起”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兒童的財商教育也被家長提上日程。孩子的壓歲錢、零花錢到底應該“誰來管”“怎么管”?
注意到,近年來,各家商業銀行主動承擔起了兒童財商教育“引路人”的角色,從“一米高度”出發,創新推出了多樣化的兒童金融服務,讓銀行網點成了孩子主動參與金融實踐的“試驗田”。
“一米高度”的金融探索
“伯伯,你們銀行有壓歲寶嗎?”每一項金融服務的探索,都源自客戶的真實需求。正是這個充滿童真的“孩子之問”,堅定了北京銀行守護“一顆童心”、打造兒童專屬金融服務的信念。
在2022年的六一兒童節,北京銀行面向青少年兒童首發推出“京螢計劃”1.0,打造“1+2+N”兒童金融特色服務品牌。此后,“京螢計劃”持續迭代、升級,從1.0“兒童+”的特色金融服務,到2.0親子互聯的極致體驗,再到3.0全新數字家庭模式的蛻變。
隨著壓歲錢、零花錢的不斷積累,每一位孩子都夢想成為自己財務管理的“小主人”。如何做好兒童財商培養,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也成為了一個現實的金融問題。了解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銀行立足“一米高度”,推出了兒童專屬金融服務。
招商銀行在手機銀行App中創新推出了“金小葵管家”,為16歲以下小朋友和家長提供一站式親子賬戶管理服務。該功能包含了托管與分倉兩大功能,可以滿足不同家庭、不同孩子的個性化需求。
民生銀行提供的特色服務“財富小管家”,為孩子和家長量身打造了親子專屬線上金融服務,并創新引入家長“陪伴”式財商教育模式。
實際上,銀行對于“一米高度”的金融探索遠不止于此。在打造“兒童友好型銀行”的創新實踐中,北京銀行在多家網點內設置了“兒童友好專區”,以“一米高度看世界”為出發點,通過物理設施、產品服務、附加權益等方面建設,開設兒童創作區、財商教育區、特色打卡點等兒童專屬區域。
始于金融,不止金融,該行積極聯合各方力量,持續探索構筑政府統籌、機構聯動、多元參與的兒童友好發展實踐,與1900余所院校及外研社等各類機構合作,累計舉辦特色活動超3萬場。
為孩子打造“夢想存錢罐”
“都說寶寶的壓歲錢是媽媽的年終獎,但是想到寶寶長大后發現沒有自己的‘小金庫’的失落感,我決定幫她把錢存起來。”來自四川的王女士稱,“聽說有不少銀行推出了兒童專屬銀行卡,在孩子1歲的時候我也幫她申請了一張,只需要寶寶的戶口簿、出生證明、大人的身份證就能在網點辦理。”
為了幫助孩子從小樹立理財意識,多家銀行針對18歲以下的“小儲戶”推出了專屬儲蓄產品以及銀行卡服務。
注意到,早在2000年,工商銀行就聯合中國少年先鋒隊全國工作委員會發行了第一張少兒銀行卡“牡丹雛鷹卡”。近年來,工商銀行又陸續推出了“寶貝卡”“成長卡”“萌娃卡”,不斷完善兒童金融服務體系。
在北京,不少兒童人生中的第一張銀行卡都是來自北京銀行推出的“小京卡”。“北京銀行希望能夠通過一張‘小京卡’,同時做好三件事:孩子的財商教育、傳統文化的誦讀教育和孩子之間的社交交往。”北京銀行董事長霍學文表示。
依托“小京卡”,北京銀行還陸續推出了壓歲寶、親子賬戶管理等系列財富管理產品,通過京苗好習慣、京苗小賬本、京螢心愿等日常習慣養成工具幫助孩子從小掌握財富規劃與管理思維。
在兒童銀行卡的卡面制作上,各家銀行精心設計、別出心裁,各種卡通人物、動漫角色、超級英雄、動畫IP聯名等個性化的定制卡面,吸引了家長與孩子的目光。
例如,招商銀行聯合“憤怒的小鳥”推出親子卡,卡面設計繽紛多彩,印有多種溫馨可愛的“憤怒的小鳥”形象;“民生同行卡”有粉色人魚公主與藍色小王子兩款經典卡面,一經推出就贏得廣大家長與孩子的青睞;工商銀行面向未成年客戶發行的“寶貝成長卡”主題借記卡,還可以根據兒童肖像定制卡面。
此外,還有銀行將兒童存折與“成長記錄”概念綁定。臺州銀行的兒童存折可以在每次交易記錄上備注五個字的個性留言,如“第一顆牙掉”“漂亮媽媽存”“數學競賽獎”“2周歲快樂”等,更加具有紀念意義。
“護航成長”的金融伙伴
近年來,零售業務成為各家銀行戰略轉型的重點。隨著客戶需求升級與服務模式創新,兒童作為連接家庭客群的重要紐帶,正在成為銀行踐行社會責任的重要著力點。
“兒童金融背后對應的兒童客群,其未來的銀行服務需求潛力優于其他客群,增長空間更加廣闊。”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同時,兒童群體背后往往會關聯一個家庭的整體銀行服務,做好兒童金融的同時,也有望帶動家長、家庭側的金融服務。
從“兒童金融”再到“養老金融”,構建覆蓋個人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已經成為不少銀行完善客戶陪伴的重要實踐。
以北京銀行為例,該行打造“伴您一生的銀行”,打通從兒童金融、成長金融,到創業金融、家庭金融,再到財富金融、養老金融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閉環。
隨著越來越多銀行布局兒童金融賽道,相似的銀行卡面、同質化的服務也讓各家銀行不禁思考,兒童金融的下一站,究竟該走向何方?
“銀行首先要關注兒童群體客戶的儲蓄、保險等目的及對未來的資金用途期望,設計有針對性的產品及服務。”蘇筱芮表示,銀行還可以通過親子活動、金融科普等豐富多彩的形式,讓兒童在與銀行打交道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財商。
在博通咨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看來,銀行應該根據不同階段的兒童,制定更加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比如,針對小學階段的孩子推出零存整取、整存整取等適合小學生的儲蓄產品,并設置不同的期限和利率檔次。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