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智能化提升產品競爭力,一批滬市上市公司正擦亮低碳新能行業的“中國名片”。5月28日,2024年度滬市主板低碳新能專題集體業績說明會在上海舉辦。愛瑪科技、中力股份、一拖股份、綠能慧充、常熟汽飾5家滬市主板上市公司高管通過現場互動問答及線上文字回復等方式,積極回應投資者關切,傳遞公司發展新動向。盡管上述5家公司屬于不同細分領域,但5家公司均將經營發展目光投向智能化、全球化。
智能化夯實中國制造硬實力
一輛日常生活中的電動自行車,全身上下都已被智能化賦能。愛瑪科技董事會秘書王春彥在現場介紹,愛瑪科技圍繞“時尚為綱、科技為本”的品牌戰略,構建兼具技術創新、設計美學與智能制造能力的電動出行產品體系。公司將智能化作為產品升級的重要方向,圍繞電機、電池、電控等核心技術持續開展研發攻關,通過優化三電系統參數、自研控制器算法等手段,顯著提升產品在續航能力、操控性能與騎行安全等方面的表現。公司構建覆蓋“移動端APP—云平臺—智能中控—智能頭盔”的一體化智能生態系統,配置輕、中、高等級智能平臺,賦予產品高度的數字化、互聯化與場景感知能力,為用戶帶來更便捷、更具科技感的騎行體驗。
中力股份不僅是電動叉車領域的領軍企業,更成為機器人在搬運領域應用的積極探索者。中力股份董事長何金輝在回答現場提問時說,叉車行業不斷被前沿技術改變和顛覆,行業的天花板在不斷上升。“以前我們賣叉車,現在我們在改造企業的物料運行。”
何金輝對公司智能技術的布局如數家珍:公司五年間機器人團隊從0成長到150人;2024年公司有68個新產品上市,其中有34個機器人;公司不斷強化在機器人方面的投入和合作,在自動搬運車、智能倉儲、數字系統方面占據了業內技術高地。他還提到,中力股份正在跟進具身智能技術,今年會推出具身揀料機器人,未來還會推出一系列技術以滿足市場需求。
農業領域同樣對裝備智能化、綠色化提出新要求。一拖股份介紹,用戶對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要求持續提升,推動農機裝備朝著大型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的趨勢愈發明顯。為把握好這一趨勢,一拖股份計劃加速推進大馬力無級變速、動力換擋、混合動力等高端智能拖拉機研發與成熟化應用,深入研產用一體化實踐,形成可直接替代進口的產品和技術;二是發展面向旱田、丘陵山地、水田、林果、設施園藝等全場景作業需求的中小馬力產品,積極應用智能、電液控制、新能源等新技術,推動產品升級;三是不斷提升產品智能化水平與精準作業能力,提升未來產業競爭力。
綠能慧充自主掌握了一系列新能源充電及儲能技術,產品包括國內外新能源汽車充電產品、光儲充產品、儲能產品、充放電機器人等。公司高管向投資者介紹,公司將推動充電樁的智能化升級,繼續深耕自動充電產品的研發,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推動移動儲充機器人、自動充電機械臂以及遠程運維平臺等新產品新技術的不斷升級,為用戶提供便捷、高效的充電體驗。
常熟汽飾董事長兼總經理羅小春也對投資者提及公司智能座艙的新進展。該智能座艙獲得了2024年全球工業設計頂級獎項之一“紅點獎”。目前,該業務已經獲取了一定的項目訂單,某些功能件由供應商配套生產,公司主導模塊化生產,直接對主機廠進行集成化的總成供貨。
他還介紹,常熟汽飾仍將以乘用車內外飾件市場為主,全面滿足環保、輕量化、智能化和安全性的要求,通過模塊化供貨增加產品附加值,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內外飾系統的綜合服務方案,持續發揮智能座艙技術開發、集團項目一體化管控等核心優勢,加快轉型升級,鞏固公司在乘用車內外飾件行業的領先地位,提升單車座艙價值量,提升公司的市場份額和品牌價值。
全球化彰顯企業發展新動能
據了解,5家企業均已進行全球化布局。多位高管進一步表達了拓展全球市場的決心,并就如何開拓全球市場分享了思考和經驗。
愛瑪科技高管表示,目前公司已經在越南、印尼、美國設立分支機構。公司電動兩輪車出海的戰略選擇主要呈現為三種模式:一是依托于中國本土的產業鏈優勢,產品直接出口,主要面向貿易互惠的區域;二是在海外建立完善的本地化產業體系,主要是建立本地化的研產供銷體系,面向人口大國和電動化轉型政策友好型的區域;三是將配套資源和產業資源在全球自貿、區域自貿和保稅園區之間進行統籌配置,用全球資源服務全球用戶,為全球用戶提供有競爭力的電動交通工具。后續公司將加快全球化布局步伐,持續加大海外市場投入力度,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政策環境、消費偏好與市場成熟度,實施分級推進的出海戰略。
中力股份介紹,公司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已在美國市場開設全新營銷總部,擴大歐洲市場運營中心,完善了在東南亞、歐洲、南美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本地子公司布局,構建了覆蓋全球主要市場的營銷網絡和服務體系。通過全球化與本地化相結合的戰略舉措,公司能夠更精準地把握全球市場動態,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一拖股份作為國內農機行業龍頭,近兩年出口業務一直在增長,但是海外銷售收入占比仍然不高。面對投資者指出的這一問題,一拖股份高管回應稱,一拖股份已形成南美、東南亞等五個重點海外市場。為拓展海外市場,公司將加強渠道建設和海外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出口產品適應性開發和改進,探索實施本地化經營,充分利用國機集團的海外資源優勢與兄弟單位聯合出海,并面向高端市場做好排放和安全標準的產品認證。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