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部分平臺濫用“僅退款”規則導致商戶被迫承擔“零元購”損失,到一些網約車平臺對司機訂單抽成比例過高,一段時間以來,平臺內經營者權益被平臺擠壓的現象增多,形式也越來越隱蔽。同時,平臺的商戶反映,平臺存在收費名目繁多、計算方法復雜、收費不透明等問題。
為了糾治這些問題,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研究起草了《網絡交易平臺收費行為合規指南(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近年來,平臺經濟在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促進消費升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國平臺經濟發展涉及數千萬網絡經營主體、眾多靈活就業人員、9億多網絡消費者,賦能實體經濟千行百業,成為一個覆蓋面廣、包容性強、開放度高的生態系統。
平臺企業在開展經營服務過程中,會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傭金、抽成、會員費、技術服務費、信息服務費、營銷推廣費等,這些費用構成了平臺收入的基本來源。平臺合理收取費用,可以為平臺內的商戶提供服務和保障,幫助商戶擴大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然而,不合理的收費行為則會產生諸多不利影響。比如,某些平臺通過算法和規則,對平臺內經營者的廣告投放和流量分配進行不合理收費。又如,有平臺對平臺內經營者重復收費,或只收費不服務、少服務。這不僅會增加商戶的經營成本,甚至可能導致一些中小商戶被迫退出市場,不利于公平競爭。
事實上,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商戶越來越依賴處于優勢地位的平臺。如果平臺收費機制不夠公正透明,中小商戶就會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進而可能影響靈活就業者的就業情況、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質量、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等。給平臺內經營商戶一個“明白賬”,就要盡快規范網絡交易平臺收費行為。
為此,《指南》對平臺企業如何建立收費合規制度提出了明確要求。在倡導降低平臺內經營者負擔方面,《指南》提到平臺“在合法、合理、互惠互利的范圍內采取靈活多樣的定價策略,降低平臺內經營者負擔”,這也有利于增強對中小商戶的收費優惠扶持力度,支持其生存和發展。同時,《指南》還有很多亮點,如具體細化了8種“不合理收費”行為,對“先免費后收費”作出了規范指導等,有助于進一步完善平臺常態化監管機制。
平臺經濟蘊含著發展新動能新機遇,但如果缺少公平和透明的規則,就會失去眾多經營者,平臺的發展也不會長久,平臺經濟的蓬勃發展更無從談起。
及時叫停不合理收費,有效防范擾亂市場競爭秩序、影響市場公平交易的行為,促使平臺回歸服務本質,構建平臺和平臺內經營者和諧共生的良好生態,離不開健全的常態化監管機制,更離不開平臺企業主動落實合規管理主體責任。如此,平臺經濟才能在規范有序的軌道上運行,并釋放出無限新活力。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