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規模再創歷史新高。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公募基金規模合計33.12萬億元,較3月底增長近9000億元。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更大的規模意味著更重的責任,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公募基金應當積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提高投資者獲得感。
公募基金規模再創新高
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我國境內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共163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取得公募資格的資產管理機構15家。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為33.12萬億元,較3月底增長8985.04億元。與此同時,公募基金產品數量迭創新高,截至4月底,公募基金產品數量為12705只。
整體而言,自2024年以來,公募基金發展按下加速鍵,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規模增長超5萬億元。具體來看,2023年底,公募基金規模為27.6萬億元。2024年4月底,公募基金規模突破30萬億元。僅1個月時間,2024年5月底,公募基金規模超過31萬億元。2024年9月底,公募基金規模突破32萬億元,達到32.07萬億元。
此后公募基金規模有所波動,2024年12月底,公募基金規模終于再創歷史新高,達到32.83萬億元。今年1月,公募基金規模略降至31.93萬億元。2月規模重拾升勢,重返32萬億元,4月底規模首次突破33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從4月不同類型開放式基金的規模變化情況看,權益類基金規模有所增長。其中,股票基金吸引資金涌入,規模增長超1100億元。混合基金規模變化不大,略減少約12.73億元,份額則實現正增長。就固收類基金而言,貨幣基金規模增長超6600億元,債券基金規模增長超1400億元。
機構應擔起更大責任
在業內人士看來,《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落地,為公募行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公募基金應擔起機構責任,以投資者為本,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
博時基金董事長江向陽表示,公募基金行業要切實貫徹《行動方案》的要求,全面重塑行業的理念和模式,將行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建立在為國家創造價值、為投資者創造價值的基礎之上。具體而言,要主動適應和加快完成四個轉變,即經營理念之變、功能定位之變、商業模式之變、合規風控之變,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下更有競爭力的新機制和新模式。
“要進一步完善考核機制和薪酬機制,將考核和激勵聚焦到為投資人長期的價值創造的基點上,貫徹長期價值投資理念,落實長周期考核,切實突出業績比較基準、基金利潤率和投資者盈利占比等指標對高質量發展的考核指揮棒作用等,這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江向陽認為,通過加快“四個轉變”,將行業未來的發展轉型到更可持續、更高質量的道路上,同時,圍繞服務新質生產力形成,加快建設核心競爭力,打造一流資管機構。
長城基金總經理邱春楊表示,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就是保護持有人利益,《行動方案》再次強調了這一核心導向,要求基金公司堅持以投資者為本,牢固樹立以投資者最佳利益為核心的經營理念,并貫穿于公司治理、產品發行、投資運作、考核機制等基金運營管理全鏈條、各環節,恪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信義義務,實現從重規模向重投資者回報轉型。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