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大城養老”的縮影,上海是全國最早進入老齡化且老齡化程度最深的大都市。面對滾滾而來的“銀發浪潮”,如何進一步破解老年人獲取金融與非金融服務的共性問題,成為銀行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近日,跟隨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媒體調研團走進上海農商銀行“心家園”,實地體驗上海銀行業聚焦“網點+社區”“金融+非金融”“線上+線下”探索打造的為老服務新模式。
銀行開進老年人“生活圈”
網點應該開在哪里?面對這樣一個問題,不同金融機構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
“把銀行開進老年居民的‘生活圈’”是上海農商銀行協同各級政府和基層社會組織打造賦能社會治理的主陣地,將網點服務延伸到社區服務,將金融服務延伸到非金融服務的一項新嘗試。
在上海市寶山區大場鎮,全市首家社保主題銀行——上海農商銀行寶山大場支行前不久對外營業,專為附近的社區居民一站式辦理金融賬戶結算和社保業務。了解到,依托“一網通辦”平臺,老年客戶可在此輕松辦理個人參保手續、養老保險個人權益記錄查詢、養老金卡(折)調整等個人高頻社保業務,在網點實現社保業務就近辦。
“金融為老”不止于網點內的創新服務。理發、磨刀、法律咨詢、反詐宣傳……走進位于楊浦區大橋街道第二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上海農商銀行“心家園”公益服務示范站,“人氣十足”的熱鬧勁兒同樣撲面而來。滿滿當當的各類公益服務攤位有序排開,吸引了不少家住周邊社區的“老朋友”前來體驗。
“根據老年人當前仍較為依賴線下物理網點與人工服務的特點,上海農商銀行制定了高質量養老金融特色網點建設機制,圍繞硬件改造和軟件服務兩方面進行體系化建設。”上海農商銀行副行長張宏彪介紹,聚焦構建特色化適老服務模式,該行積極打造“六專”服務特色,“包括專業的服務經理提供老年客戶養老咨詢和服務指導、以穩健為特色的專屬金融產品、專設的服務渠道滿足適老化需求、為老年人提供生活類的專享配套權益、為老年人交流提供專門的活動空間以及專制的服務手冊了解養老各方資訊”。
同時,圍繞上海市“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該行以社區適老公益服務為圓心,創新推出“心家園”公益服務項目,通過示范站點與街道社區、園區建立長效資源聯動機制,進一步滿足周邊社區長者需求,豐富生活場景、擴大服務供給。
“以楊浦區大橋街道‘心家園’公益服務示范站為例,我們充分結合區域居民愛好,打造滬劇文化特色,站點常年組織滬劇學習交流,傳承海派文化;聯動日間照護中心等合作伙伴組織非遺手工、中醫問診、‘農品惠購’等多元活動,于細微處滿足社區長者的金融和非金融需求。”上海農商銀行楊浦支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眼下,上海農商銀行“網點+社區”的四級服務矩陣在申城已初具雛形。集生活化服務、適老化用語、科技化輔具、社交化空間的“家門口”網點,讓越來越多受限于“不知道、不會用、不敢問、不放心”的老年人,找到了有溫度、有耐心的解決方案;社區內的“嵌入式”公益服務,則讓長者們多了根據自身需求和偏好從健康關愛、居家生活等選項中“點單”的“福利”,極大增強了社區助老服務的個性化和有效性。
服務送到長輩“舞臺”上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上海市民的養老觀念也在發生轉變,不少老年人不再單純滿足于“老有所養”,也希望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在上海,越來越多的長者選擇回到“課堂”,在老年大學的“舞臺”上開啟新生活、展現新活力。
把銀行開進老年居民的“生活圈”,也不忘把服務送到長輩們常去的“舞臺”上。
聚焦化解滬上老年大學線上搶課、一課難求的供給不足,“社區+教育+金融”的為老服務新模式開始在申城多點開花。“在上海市教委和上海老年大學指導下,上海農商銀行充分發揮360家營業網點、超1000家‘心家園’公益服務站的資源布局優勢,探索教學點共建合作。”張宏彪稱,通過不斷總結辦學經驗,2023年10月,“心家園”老年大學正式成立,成為上海市首家線下實體參與辦學的金融機構。
“與上海農商銀行共建教學點是我校與社會力量合作辦學的一次全新嘗試。”上海老年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課程互補、師資互通、教材互用、學分互認的校銀合作模式下,雙方共建的教學點已成功開辦5個學期,開班80余個,通過聯合打造“家門口的老年大學”將教育服務延伸至遠郊和社區,有效緩解了老年學習需求增長引發的報名難、學費緊。
了解到,截至目前,上海農商銀行“心家園”老年大學已在上海市開設100余個教學點,行內招募并評優選聘120名行員參與老年教育兼職教師資格證書培訓,助力超3000名銀發學員學到新技能。
與此同時,該行還攜手上海教育電視臺、上海市老年體育協會,先后舉辦“唱響心生活放歌心家園”老年合唱展演、“點亮心生活”攝影展,“舞動心家園”社區廣場舞大賽等活動,為學有所得的“老年大學生”們進一步拓展社交會友、才藝展示、文化傳承的交流舞臺。
銀行應該開在哪里?“哪里有需要就開在哪里,把銀行開進長輩們的心坎里。”張宏彪表示,截至目前,上海農商銀行已在全市開設千余家公益服務站,并在上海市16個行政區打造16家公益服務示范站。下階段,該行將持續在全市范圍內推進老年友好型渠道建設,計劃在2025年末建成100家養老金融特色網點。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