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部門近期公布了一起性質惡劣的稅收違法案件:大連一家美容院裝修豪華、客流不斷,穩居當地生活服務平臺“回頭客榜”,還經常向員工發放大額現金獎勵。與這紅火生意和“豪氣”做派難以匹配的是,其申報的年銷售額未超過30萬元,遠低于增值稅起征點。經查發現,該美容院實際經營收入逾1700萬元,超過其申報的銷售收入55倍,未申報收入更是達到經營總收入的近98%。
近年來,我國實施了小規模納稅人稅費優惠政策,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激發創新活力。然而,一些企業卻打起了歪主意,通過違法手段騙享政策紅利,嚴重破壞市場秩序。大連這家美容院就頻繁更換銀聯POS機所綁定的商戶編號和銀行賬戶用于收款,僅向稅務機關報告一個不常使用的銀行賬戶,并將該賬戶的月均入賬收入金額控制在增值稅起征點以內,一旦超過起征點,立即將POS機更換為其他未向稅務機關報告的銀行賬戶進行收款。還有企業本來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但通過注冊多家個體工商戶拆分經營,進行虛假納稅申報,違規享受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政策。
變著戲法騙享稅收優惠,本質上是把依法納稅這道必答題當成了選擇題。這些企業只看到了自己騙享手段之“精”,卻沒有看到在稅收大數據應用和多部門聯動下稅收監管之“嚴”;只在乎自身的“小錢袋”,卻不顧國家稅收安全的“大賬本”和公平競爭的“大規則”。系列稅收優惠原本是為經營主體紓困解難,而騙享優惠的很多都是經營狀況良好、銷售收入增長快的企業,本就“身強體壯”卻還惦記著不法利益,實屬不該。
從近期公布的多起通過拆分經營騙享小規模納稅人稅費優惠偷稅案件來看,其中一些企業在當地小有所成,本可以通過合規經營成為典型企業,卻因稅收違法成了典型案例,因小失大、得不償失。違法企業不僅要補繳稅款、繳納滯納金和罰款,還會導致納稅信用降級,在發票領用、資質審核、融資授信、政策享受等方面受到限制。做好依法納稅這道必答題,是企業長遠健康發展的基礎,理應形成更強主動和自覺。
近年來,系列稅費優惠精準發力,現行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政策2024年減稅降費及退稅超2.6萬億元,有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稅收營商環境持續優化,96%的辦稅繳費事項可網上辦,“政策找人”機制極大減少企業獲取政策紅利的成本。廣大納稅人繳費人要充分珍惜這些優惠和便利,著眼長遠依法依規誠信經營,保持清醒頭腦,把精力集中到創新發展提質升級的正道上,所得所獲一定會更多更好。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