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為平安人壽資金受托方,平安資管通過競價交易方式先后買入郵儲銀行H股和農業銀行H股,分別達到兩家銀行H股股本的10%,根據香港市場規則,觸發舉牌。
統計發現,2025年以來,險資機構已經發布15起舉牌公告。相比于往年,今年險資舉牌節奏明顯更快。部分險資機構并未止步于最低5%的舉牌線,而是在首次舉牌后選擇繼續增持,甚至突破10%的舉牌線。
市場人士認為,險資頻頻舉牌,主要是基于會計考慮,通過將舉牌標的納入FVOCI(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資產計量,減少對利潤波動影響;此外,利率下行導致凈投資收益率承壓,也倒逼險資機構增加高股息權益資產配置。
銀行股舉牌次數占比過半
今年第一季度,平安人壽曾先后舉牌郵儲銀行H股和農業銀行H股。在達到5%持股比例舉牌線后,平安人壽近日繼續增持上述兩家國有大行,并再次觸發10%舉牌線。
所謂險資舉牌,是指保險公司持有或者與其關聯方及一致行動人共同持有上市公司5%股權,以及之后每增持達到5%時需依規披露的行為。
梳理發現,在今年公告的15次險資舉牌中,險資舉牌尤其鐘愛銀行股等高股息標的,共有5家銀行被舉牌8次,舉牌次數占比過半。其中,平安人壽舉牌招商銀行H股、郵儲銀行H股、農業銀行H股均達到10%的舉牌線;此外,新華保險舉牌杭州銀行,瑞眾人壽舉牌中信銀行H股。
險資為何頻頻增持上市銀行H股?在市場人士看來,主要原因是H股股價相對A股折價,因此H股股息率優勢更為明顯。Choice數據顯示,截至5月19日收盤,郵儲銀行H股、農業銀行H股股息率均比其A股股息率高。
除銀行股外,其他險資舉牌標的主要集中在公用事業、交運、新能源等領域。例如,長城人壽舉牌中國水務H股和大唐新能源H股,中國人壽舉牌電投產融,瑞眾人壽舉牌中國神華H股,中郵人壽舉牌東航物流等。
超九成被舉牌標的實現浮盈
作為市場資金的“風向標”之一,險資投資注重長期投資,但從舉牌公司時點也可以窺見險資機構的擇時能力。
統計發現,自各家險資機構首次舉牌上市公司交易日至今,假設期間尚未賣出,已有超九成被舉牌標的股價上漲,這意味著持股至今的險資機構已經浮盈。
今年以來,銀行股上漲幅度較大,為舉牌銀行股的險資機構帶來明顯浮盈。Choice數據顯示,自被險資首次舉牌交易日開始計算,截至5月19日收盤,被舉牌上市銀行股價均上漲,其中郵儲銀行H股、招商銀行H股、農業銀行H股、中信銀行H股漲幅均超10%。
在險資舉牌標的中,僅中國儒意H股給險資機構帶來浮虧。陽光人壽于1月27日舉牌中國儒意H股,截至5月19日收盤,中國儒意H股累計下跌約16%。
從股息率分布來看,險資舉牌標的多數具備高股息特征,因此短期股價波動并不影響險資長期投資。華創證券認為,險資舉牌從會計考慮上主要有FVOCI股票及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兩類。FVOCI類股票僅股息收入進入投資收益項目,投資主要集中于高股息標的;長期股權投資則以被投企業當期盈利乘持股比例進入投資收益項目,需綜合考慮標的ROE、分紅比例以及股息率等多重因素。
中泰證券策略分析師張文宇表示,從2025年全年來看,險資基于自身負債端長久期特性,通過配置高股息資產可以用票息收入緩解利息收入下滑壓力,預計高股息策略依舊是險資權益資產配置主線。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