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隨著嘹亮的汽笛聲響起,一列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緩緩駛出成都中心站,為2025年一季度班列運輸工作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而這里就是成都中歐班列的始發地和國家級對外開放戰略平臺。作為泛歐泛亞陸港主樞紐,鐵路港依托自貿區、國家級經開區、綜合保稅區及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等政策疊加優勢,以提升樞紐能級、輻射帶動能力和要素集成為核心,聚焦國際供應鏈、國際貿易、臨港智能制造三大主導產業,全力構建“一帶一路”國際供應鏈經濟核心承載區。
國際通道網絡貫通全球 班列開行量突破3萬列成都國際鐵路港以打造“亞蓉歐”集結中心為目標,構建起西進歐洲、北上蒙俄、東聯日韓、南拓東盟的國際班列網絡,形成覆蓋全球的陸海聯運體系。通過創新“蓉歐速達”“瀾湄蓉歐”“越桂蓉歐”等跨境快線品牌,成功實現中老鐵路、中越鐵路與中歐班列聯線貫通。截至目前,成都國際班列已連接境外115個城市、境內30個城市,最快11天直達歐洲腹地,3天抵達東南亞,累計開行量突破3萬列,成為亞歐大陸高效物流的“黃金通道”。
樞紐功能持續升級 打造西部開放門戶作為四川唯一的鐵路貨運型國家對外開放口岸,鐵路港擁有整車、肉類、糧食等進境指定監管場地,并建成集裝箱共享中心、多式聯運中心等關鍵設施。通過新增裝卸線等工程,遠期集裝箱吞吐能力將達400萬標箱,進一步鞏固其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地位。此外,鐵路港成功入選全國首批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為西部乃至全國提供高能級物流支撐。
產業集群加速集聚 構建開放型經濟生態圍繞“龍頭企業+產業集群”發展思路,鐵路港吸引全球資源運作能力突出的企業落戶。國際供應鏈領域,法國郵政DPD、中遠海運等企業入駐,助力建設“一帶一路”供應鏈配置中心;國際貿易板塊,香港玉湖、廈門象嶼、京東等龍頭構建多功能貿易服務平臺;臨港智能制造方面,TCL、佩南頓等加工貿易項目在綜保區集聚,推動出口型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
制度創新引領全國 探索陸上貿易新規則依托自貿區先行先試優勢,鐵路港累計形成137項制度創新成果,45項獲國家部委或省級推廣。其中,“中歐班列集拼集運模式”等多項改革被納入全國復制經驗;“多式聯運‘一單制’”入選國家級典型案例。2024年,鐵路港持續突破,智慧陸港服務模式等4項案例全省推廣,“共建亞蓉歐國際大通道”入選成都都市圈建設標桿案例,為全國交通物流降本增效提供“成都方案”。未來,成都國際鐵路港將繼續以通道賦能產業、以開放鏈接全球,助力“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