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發揮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引導國有企業、上市公司合理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5月8日,鄭商所聯合遼寧證監局、沈陽市委金融辦、沈陽市國資委共同舉辦了沈陽市國有企業與上市公司風險管理培訓班。
據了解,當下,全球經濟形勢波詭云譎,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產業鏈供應鏈不確定性顯著增加。在此背景下,國有企業與上市公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科學運用期貨及衍生工具對沖經營風險、穩定經營預期,已成為國有企業與上市公司的關鍵課題。
沈陽市委金融辦相關負責人在開班儀式上表示,風險管理不僅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護城河”,更是服務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近年來,我市部分企業因價格波動導致利潤承壓、現金流緊張的事件時有發生。這提醒我們,面對國際大宗商品定價權博弈、匯率和利率波動等外部挑戰,必須主動構建系統化的風險管理體系,將期貨工具作為平抑周期波動、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沈陽作為東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擁有廣泛的工業門類。目前,沈陽共有期貨分公司10家、期貨營業部13家,并在裝備制造和農產品加工兩大支柱產業中形成了特色的期貨應用場景。其中,桃李面包與禾豐股份等企業已建立成熟的套期保值機制。
不過,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沈陽期貨市場的企業參與度和積極性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據了解,為了推動產融深度結合,此次培訓從政策合規性、工具適配性和管理規范性三個維度展開,幫助企業明確套期保值的操作邊界,尋找適合自身產業特點的套保策略,以規避因套保“變形”導致的衍生風險。
沈陽市政府高度重視期貨市場發展,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期貨市場建設和服務實體經濟。2025年,沈陽市委金融辦在沈陽及周邊地區積極開展“保險+銀行+期貨”試點項目,幫助農戶和小微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提高抗風險能力。
“隨著東北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沈陽期貨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產業升級方面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沈陽市委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說。
上述相關負責人還表示,國有企業與上市公司是區域經濟的“頂梁柱”,在風險管理體系建設中應主動擔當、率先垂范。一是樹牢“風險中性”理念,摒棄套保“盈虧考核”慣性思維,建立與戰略目標相匹配的衍生品管理制度;二是加強跨部門協作,財務、風控、業務團隊需形成合力,杜絕“單打獨斗”式套保;三是強化合規底線意識,嚴守套期保值會計處理要求,杜絕投機交易和信息披露違規。
沈陽工業基礎雄厚、企業數量眾多,產業體系與鄭商所PTA、PX、尿素、花生、白糖等期貨品種密切相關,并相繼發布了《關于促進大連區域性金融中心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提出“鼓勵國有企業深化內部經營方式改革,合理運用期貨等風險管理工具對沖風險”“促進大宗商品產業鏈協同發展”。
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鄭商所高度重視發揮期貨力量,服務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將遼寧設置為PTA、PX、瓶片、白糖、尿素、花生等期貨交割區域,便利企業套期保值。二是與恒力石化(大連)、遼寧化肥、遼寧佳時等3家龍頭企業加強合作,聯合服務產業鏈企業進行風險管理。三是開展行業培訓活動,2024年,鄭商所在沈陽、鐵嶺等地開展了3場“三業”活動,持續提高當地企業的套保技能。
此次培訓班的成功舉辦,為沈陽市國有企業與上市公司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學習交流機會。
“培訓中,講師對大宗商品的基礎性和戰略性進行了詳細講解,讓我印象深刻,收獲頗多。之前覺得期貨和大宗商品離我很遠,但沒想到一杯奶茶的原材料就涉及這么多期貨品種”“此次培訓讓我對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和配置資源等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有助于我們今后利用期貨工具轉移風險、合理規劃投產時間”……培訓結束后,多家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天收獲滿滿,未來期待能盡快將期貨工具嵌入企業采購、生產、銷售等各個鏈條,實現“期貨穩鏈、金融賦能”。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