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銀行如期披露2025年一季度業績,反映出整體經營情況平穩。上市銀行積極做好信貸投放,圍繞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強項目儲備和營銷,一方面有效推動自身業務增長,另一方面及時響應穩就業穩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政策部署。
負債端方面,從一季度數據來看,多家銀行息差降幅明顯收窄、存款成本改善明顯。湘財證券分析師郭怡萍表示,二季度仍有降息可能,考慮到銀行息差壓力,以及資金成本相對于資產收益率存有剛性,后續降息需要進一步降低銀行資金成本。預計后續降準有望先于降息落地,釋放中長期流動性,支持銀行信貸投放。
信貸投放積極主動
“開門紅”是商業銀行每年的重點工作,從一季度信貸投放情況看,科創、外貿、民營企業等重點客戶、“五篇大文章”等重點領域、“兩重”“兩新”等重點政策成為A股上市銀行加力布局的方向。
據介紹,蘭州銀行聚焦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對公業務實現提質增效。一是持續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助力科技企業以“知產”變“資產”、“專利”變“紅利”,截至3月末,支持科技型企業473戶、貸款余額157.86億元,較年初增長29.62%。二是重點強化省內綠色礦山領域金融支持,持續加大碳減排支持工具貸款投放,綠色貸款余額155.31億元,較年初增長2.06%。三是落實省市“融資暢通工程”,加大對民營企業的資源傾斜,民營企業貸款余額748.18億元,較年初凈增38.04億元,增幅5.36%。四是聚焦省、市級重大項目“三個清單”“三大高速新通道”及招商引資項目,新增投放28.2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市場變化,部分銀行主動調整資產結構。例如,平安銀行提升住房按揭、持證抵押等基石類業務的優質客戶占比,并加大重點產品投放力度,帶動客群結構和資產結構持續優化。根據國盛證券研報,平安銀行一季度貸款凈增加376億元,其中企業貸款、個人貸款分別凈增加744億元、減少381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單季度增加133億元;企業貸款增長較好,主要得益于平安銀行加大新制造、新能源、新生活三大新興行業信貸投放力度,三大新興行業貸款累計新發放739.56億元。
部分銀行存款成本下降
至于存款方面,商業銀行的息差走勢長期受到關注。逐季度來看,梳理發現,在23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17家銀行凈息差環比降幅有所收窄。
受此影響,疊加中收回暖等因素,部分上市銀行營業收入、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增速也有所改善。例如上海銀行,息差同比收窄、中收降幅收窄、成本費用節約對其業績形成正向貢獻,一季度營業收入、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分別增長3.85%、2.30%。
存款成本下降是部分銀行息差壓力緩解的主因。以常熟銀行為例,浙商證券指出,盡管一季度貸款收益率較年初下降21bp至5.42%,但存款成本率較年初下降19bp至2.01%。在存貸兩端降幅基本對沖下,該行息差走穩。
國盛證券研報指出,平安銀行一季度凈息差降幅明顯收窄,計息負債、存款成本率分別較去年末下降30bp、下降26bp,其中企業存款、個人存款分別下降28bp、下降22bp,或主要受益于存款到期重定價紅利逐漸釋放,以及加強高成本存款產品管控,促進了低成本存款沉淀。該行存款結構和成本持續優化,活期存款在總存款中的占比較去年末提升1.1個百分點至33.4%(日均余額口徑)。
湘財證券分析師郭怡萍認為,若外部沖擊加劇,穩經濟政策有望加碼,二季度仍有降息可能。2022年至2024年各年均實施兩次以上LPR調整,且均在上半年進行降息。理論上5年期LPR下調空間更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已經低于企業貸款利率,后續5年期LPR與1年期LPR仍可能同步下調。考慮到銀行息差壓力,以及資金成本相對于資產收益率存有剛性,后續降息需要進一步降低銀行資金成本。降低方式包括調降再貸款利率、發行低成本金融債券、降低定期存款利率與市場資金利率等。預計后續降準有望先于降息落地,釋放中長期流動性,支持銀行信貸投放。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