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不卡一区_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_99热精品在线

農業保險服務,如何稱得上“精準”

2025-04-17 10:15:18

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我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不斷邁進的時代背景下,農業保險作為穩定農業生產、保障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顯。而“精準”二字,正成為衡量農業保險服務質量與效果的關鍵標尺。

保險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百度經驗

農業保險服務,究竟怎樣才稱得上“精準”?這一問題不僅關乎農業保險的健康發展,更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以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進程。

無疑,“精準”的要義是多維的。其首要內涵在于能精準識別風險。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特別是對于農業生產而言,自然災害、病蟲害、市場價格波動等都會對農民收入產生顯著影響。再加上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的農業生產類型、氣候條件、土壤狀況等存在顯著差異,所面臨的風險也不盡相同。例如,在我國東北平原,主要種植玉米、大豆等大田作物,春季易受低溫凍害影響,夏季則可能遭遇暴雨洪澇;在江南水鄉,水稻種植面臨著稻瘟病、福壽螺等病蟲害威脅,同時也受臺風災害影響。精準識別風險意味著要深入了解特定區域內農業生產面臨的主要風險種類、發生概率、危害程度等,為后續保險產品設計和費率厘定提供科學依據。

“精準”的突出表現在于能精準定位需求。農民作為農業保險的服務對象,其需求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不同規模的農戶、不同種植養殖品種、不同收入水平的農民,對農業保險的需求各不相同。大型農業種植企業更關注保障大規模生產投入的成本以及預期收益的穩定性,對保險保額和保障范圍有較高要求;小農戶更注重保險的價格實惠和理賠的便捷性。精準定位需求就是要深入農村基層,通過調研、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充分了解不同類型農戶的風險承受能力、保險認知水平以及實際保險需求,從而開發出貼合農民實際需求的保險產品和服務模式。

“精準”的關鍵在于能精準設計產品,包括確定合理的保險責任范圍、保險金額、保險費率以及理賠條件等。保險責任范圍應明確涵蓋農民面臨的主要風險,避免出現保障空白或過度保障的情況。保險金額的設定要充分考慮農業生產成本、預期收益以及農民的實際損失情況,確保在風險發生時能夠給予農民足夠的經濟補償以恢復生產。保險費率的厘定則要遵循公平合理原則,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風險狀況以及不同保險產品的特點,運用精算技術科學確定,使農民能夠負擔得起,同時保證保險公司的可持續經營。

“精準”的保障在于能精準提供服務。從保險產品銷售前的宣傳推廣、咨詢服務,到銷售過程中的承保手續辦理,再到保險期間的風險監測、防災減災指導以及出險后的理賠服務,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做到精準。在宣傳推廣方面,要采用農民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舉辦講座、發放宣傳資料都要通俗易懂,讓農民充分了解保險產品的內容和價值。承保手續辦理要簡化流程、提高效率,方便農民參保。保險期間,保險公司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衛星遙感、無人機監測等手段,對農業生產進行實時風險監測,及時發現潛在風險并向農民提供防災減災建議。出險后,理賠服務要迅速、公正、透明,嚴格按照合同約定進行定損理賠,確保農民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獲得賠付資金用于恢復生產。

可以說,農業保險服務的“精準”是一項系統工程,涵蓋了從風險識別到產品設計、從需求定位到服務提供的各個環節。只有精準識別風險、精準定位需求、精準設計產品、精準提供服務,才能真正發揮農業保險在穩定農業生產、保障農民收入、推動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

但我國農業保險服務在“精準”方面仍存在一些困境,集中表現在風險數據收集與分析難度大、保險產品同質化嚴重、服務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等方面。為此,需要政府、保險公司、科研機構以及廣大農民等各方共同努力,通過加強風險數據建設、深入開展農戶需求調研、推進保險產品創新、提升保險服務能力和水平等一系列措施,不斷提升農業保險服務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為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的風險保障。

來源:金融時報

責任編輯:王立釗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