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不卡一区_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_99热精品在线

練內功 增實力 從年報看銀行穿越周期的韌性密碼

2025-04-15 14:08:07

20250415105848321-16-5c9b6.jpg

對于銀行業來說,2024年無疑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一年。同時,銀行業跨越周期的“真功夫”正越練越強。從2024年年報數據來看,銀行的經營發展韌性十足,具體體現在:資產規模穩中有進、營收與利潤持續增長。

實際上,在經營業績穩中向好的背后,是銀行業對資產負債表重塑的不懈努力。在近期披露的2024年銀行業年報中,不少銀行都公布了經營調整與轉型的策略。

各家銀行雖然經營戰略有所差異,但卻在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摒棄規模情結、打造價值銀行的大方向上達成了共識。

“2024年,銀行業一方面有效壓降負債成本,另一方面更加注重細分領域機會挖掘,例如在科創、綠色、小微下沉市場等多領域拓展業務機會。”蘇商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杜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同時,各家銀行愈發重視客戶經營,在客戶畫像、精準營銷、私域沉淀、分層運營與服務等方面取得成效,提升了客戶轉化與服務質效。

優結構:將信貸資源用在“刀刃”上

韌性,是大型商業銀行和有競爭力的商業銀行的重要特征。這一特質,既體現在一家銀行的規模效應和范圍效應,又與經營發展戰略的迭代能力息息相關。

梳理年報數據時發現,2024年,各家銀行把資源用在“刀刃”上,不斷優化資產負債結構,調整資產端的經營策略。

2024年,農業銀行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雙增長。在農業銀行行長王志恒看來,該行實現業績良好增長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資產結構的不斷優化,促進了資產組合收益的改善。年報數據顯示,去年以來,農業銀行持續加大對“三農”、普惠、綠色、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實體貸款余額達23萬億元,增加2.1萬億元,增速為10.1%,占境內貸款93.8%。

“在保持貸款、債券投資等核心資產總量合理增長基礎上,著力推進信貸結構調整,積極主動服務擴大內需,加力拓展零售信貸。”談及經營策略的調整,建設銀行行長張毅在該行業績說明會上表示,該行聚焦打造健康的資產負債表和結構合理的損益表,推動實現均衡協調可持續。

從經營策略調整的方向來看,2024年,浙商銀行將“高風險高收益”的資產結構調整為“低風險均收益”的資產結構,積極布局項目貸款等收益適中、風險可控的長久期資產,進一步夯實資產底座。

在做優資產方面,興業銀行將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與布局“五大新賽道”相結合,實現了資產結構轉型與國民經濟轉型發展方向同頻共振。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興業銀行貸款總額達5.74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05%。其中,該行科技貸款、綠色貸款、普惠貸款同比增幅分別為20.68%、19.64%、10.97%,增量分別占貸款(不含票據)增量的60.23%、57.63%、19.94%。

談及2025年的經營策略,工商銀行副行長姚明德表示,將科學做好信貸投放的安排,做深做精做實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力支持個人按揭、消費貸、信用卡透支等業務的發展,助力提振消費。

控成本:大力拓展低成本負債

“負債管理永遠是大型商業銀行必須要解的一道難題,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負債成本,會一定程度使得信用曲線下沉,就會承擔一些高風險的信貸業務。”工商銀行行長劉珺在該行日前召開的業績發布會上表示。

去年以來,工商銀行加快清理高成本的負債,籌措更低成本的資金,人民幣存款付息率降低到了1.62%,有效支持了資產負債表的擴張。

建設銀行通過“抓兩頭”來優化負債結構。“既對3年期以上以及其他一些付息率比較高的存款進行有效管控,又大力吸收低成本的高價值存款,通過負債結構的優化,有效控制了負債成本。”建設銀行首席財務官生柳榮表示。根據年報數據,截至去年末,建行活期存款占比為42%,存款付息率為1.65%,為2020年以來最低水平。

去年以來,浙商銀行的經營策略也從“資產端發力”調整為“負債端發力”,持續壓降存款付息率。

“在當前低利率、低息差、高風險的背景下,我們推動經營從資產驅動向負債驅動轉變。”近期被提名為浙商銀行行長的陳海強在該行業績說明會上表示,2024年,浙商銀行開展負債結構優化專項行動,擴大低成本存款規模,全面壓降負債成本。

年報數據顯示,2024年,浙商銀行存款平均付息率為2.10%,較上年下降14個基點,連續4年下降。

展望2025年,多家銀行公開表示,將繼續調整存款產品策略,優化存款結構。例如,平安銀行表示,2025年該行將聚焦吸收低成本存款,管控高成本存款,靈活調整外幣資金吸收策略,敏捷控制存款與同業負債吸收節奏,降低整體負債成本。

民生銀行也表示,將繼續嚴格落實利率自律要求,加大力度吸收活期存款,改善存款期限結構,擇機吸收穩定資金,保障流動性穩定的同時,有效壓控負債成本。

重價值:立足長期主義 打造“價值銀行”

當前,中國經濟已經從高速發展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銀行業也正在告別以往依靠規模擴張的粗放式增長路徑,轉向精耕細作的價值創造階段。

注意到,在日前召開的業績發布會上,多家銀行均提到,要持續探索“第二增長曲線”,把打造“價值銀行”作為下一階段發展的目標。

“‘價值銀行’強調銀行為社會、客戶、股東、員工、合作伙伴等各方創造價值增量。”在杜娟看來,“價值銀行”一方面體現在銀行著重打造特色專業能力,避免低價值的“內卷式”消耗;另一方面也體現在不斷提升經營管理的精細化程度,通過數字技術、科學的管理規劃等,變規模推動的業績增長為質效推動的業績增長。

面對當前金融機構普遍存在的“規模情結”與“內卷式競爭”現象,姚明德在該行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將實施全口徑負債的成本管理,杜絕“內卷式”競爭,主動優化期限結構和品種結構。

在追求價值創造的路上,浙商銀行也不再一味追求規模情結。“再也不走壘大戶的老路,再也不關注短期業績掙快錢,這些都是浙商銀行追求長期價值的選擇的方向。”陳海強提到。

目前,浙商銀行已經從單純追求“單項收益”調整為“追求場景化的綜合收益”,通過中收擴大工程、弱敏感資產夯基工程、負債結構優化工程、數字化營收提升工程等“四大工程”,全面拓寬收入來源,讓資產負債營收呈現高質量發展態勢。

(來源:金融時報)

責任編輯:龐淳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