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消息的發酵,各國在高科技領域的角逐備受矚目。近日采訪獲悉,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作為推動科技發展的關鍵力量,其投資策略正在發生變化。多名受訪人士表示,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全球化布局、退出方式以及投資賽道的調整上。
資本或調整全球化投資布局
近年來,私募股權基金對出海賽道的投資熱情高漲。然而,地緣政治因素正在重塑這一領域的格局。上海國和投資總裁程放表示,在當前環境下,機構將支持企業在新興市場的布局與拓展,尋找具備國際市場拓展能力和多元化市場布局的項目進行投資。
專注于跨境電商投資的嘉御資本創始合伙人兼董事長衛哲表示,盡管跨境電商仍面臨挑戰,但被投企業需通過多元化市場布局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中國企業在產業鏈上擁有終端定價能力,即便面臨加稅,企業依然可以通過新興市場和中國構建雙供應中心靈活應對。”以嘉御資本投資的致歐科技為例,該公司歐洲營收占比已達60%,美國市場占比30%。未來,公司將加快新品上新速度,拓展高貨值品類,并逐步開拓德國線下渠道及新興市場。
“關稅政策對依賴全球市場的消費科技行業影響尤為明顯,例如無人機、智能家居等賽道,將因出口成本上升而融資遇冷。”母基金研究中心創始人唐勁草表示,2025年初,部分GP(普通合伙人)在盡調企業中新增“政策合規”權重,投資者需評估企業是否受關稅或出口管制影響,例如使用美國技術的比例、供應鏈的地理分布等。
基金退出將以并購為主
唐勁草認為,近年來,部分企業選擇赴美上市,但美國關稅政策的變化可能促使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中資企業審計的嚴格審查。在此背景下,私募股權基金的退出方式將更多依賴并購、S基金等方式作為主要路徑。
專注上市公司困境反轉、破產重整投資細分賽道的北京博雅春芽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投資官趙偉棟表示,產業型的并購基金將更加活躍,將成為私募股權基金的主要退出方式,同時,由于對等關稅的錯殺及后續影響,會有更多的上市公司陷入產業或資本雙重困境,破產重整投資、化債需求會越來越多,有作為和積極擔當的股權投資機構在其中能發揮較以往更大的作用。4月8日,上海國投公司表示,將繼續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功能,聚焦“基金管理+創新孵化”,通過并購基金、CVC等形式支持上市公司價值提升。日前,深圳發布《深圳市全鏈條支持醫藥和醫療器械發展若干措施》,提出支持企業并購和風險投資,推動設立產業并購基金,積極收購符合企業發展戰略的重大項目,加強產業鏈并購重組。
資本將轉向內需型賽道
唐勁草表示,關稅政策將促使資本加速轉向內需型賽道,包括銀發經濟、縣域消費等領域。這些賽道抗風險能力強,回報更穩定。據執中ZERONE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共有529家與養老相關的項目公司完成融資,可統計的融資金額為1883.17億元。
新尚資本總經理茹華杰認為,在中國各種人才政策吸引下,越來越多優秀人才回國創業,推動了一批高科技企業誕生,也吸引了資本駐足。
據悉,杭州、長沙、上海等多地通過設立人才基金等方式吸引海外高科技人才回國創業。例如,1月20日,上海未來產業基金發布的《上海未來產業基金申報指南》提出,對境外優質項目,若子基金管理機構積極吸引境外硬科技初創企業、高水平研究團隊或人才、擁有核心技術的項目落地上海,可回購金額不超過該項目實際投入金額。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