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益類公募基金倉位情況
郭晨凱 制圖
今年以來百億級私募倉位指數走勢
今年以來股票私募倉位指數走勢
清明節后,短短六個交易日里,信息紛繁,趨勢難辨。不管是美國“對等關稅”的升級,還是全球各大資本市場的起伏,都給機構投資者帶來了超預期的不確定性。
“上周一市場調整時,大家一開始都是懵的,因為很多人從來沒遇到過這種情況。不過,后續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我們逐步找到了方向,即保持定力,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頭部私募創始人王強(化名)的感慨,是眾多公私募基金經理近期心態的真實寫照。
據獲悉,清明節后的一周,A股與港股波動加劇,有些知名私募旗下產品無奈清倉,但在下半周重拾信心,用存量產品的資金積極撿拾籌碼;有些基金經理難以判斷國際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選擇保持倉位不變;還有的基金經理看長做長,擇機滿倉中國優質資產。
在不少基金經理看來,雖無歷史經驗可借鑒,但中國經濟復蘇的趨勢,科技創新崛起的浪潮,均是迷霧中指明方向的燈塔。此刻,回歸基本面,看清中國優質資產的配置價值,以確定性應對變化是最正確的抉擇。
六個交易日 從迷茫到冷靜
清明節后的市場巨震,讓每一個基金經理都經歷了一段迷茫期。
“清明節后第一個交易日,美國出臺超預期的‘對等關稅’,我們都懵了,再資深的基金經理都沒經歷過,更別提迅速判斷其影響了。”回憶起過去一周的市場,王強感慨道。
他表示,國際貿易摩擦的劇烈程度超出了自己的預期,上周一公司旗下部分產品便觸及清倉線,因此公司對其他老產品也小幅減倉。“回過頭來看,其實錯過了很好的加倉機會,尤其是上周的下半周,在市場情緒企穩、政策發力下,優質資產開始反彈。我們雖然也加倉了,但整體上還是錯失了機會。”
與充滿遺憾的王強不同,止于至善總經理何理上周的操作十分堅定。“在那個環境下,怎么分析都沒有用,因為變化太快了,及時應對變化更重要。”何理直言。
據悉,清明節前由于部分個股估值漲幅較大,何理進行了一定的減倉和衍生品配置,以保護投資組合,因此在節后的首個交易日,組合按兵不動。在觀察到強有力政策快速出臺后,何理果斷地“干到滿倉”。
他認為,在沒有任何歷史經驗可參考的變局之下,風險與機會并存,此時靜下心來看看基本面,就能發現中國優質資產的配置價值。
還有多位基金經理選擇觀察、調研、跟蹤,并耐心加倉。
“坦白講,這種世界級別的變局我還沒有經歷過。”華南某百億級公募基金經理張義(化名)感慨,“作為‘80后’基金經理,我們的成長環境一直是全球化進程不斷加深。原有基于比較優勢和自由貿易的全球分工范式或被打破,未來如何演繹,當下其實很難判斷,只能先觀察。”
興證全球基金也認為,保持冷靜、控制風險是目前較為重要的事情。一方面,市場的急漲急跌都可能帶來較大的風險,因此要保持冷靜,不進行恐慌性操作顯得尤為重要。另一方面,雖然下跌和上漲都可能藏有潛在的機會,但控制倉位進而控制資產的整體風險也是此刻進行投資的重要原則。
廣發基金資產配置部王浩管理著一個投顧組合。他透露,短期來看,美國關稅政策沖擊使得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操作上會以穩為主,繼續等待機會,耐心地分批加倉,同時在經濟數據企穩后,伺機提升倉位。
德邦基金相關人士表示:首先,要繼續加強宏觀經濟研究,密切關注全球經濟形勢、貿易政策變化以及國內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及時調整投資策略。其次,優化投資組合,根據市場變化和行業分化情況,增加對受沖擊較小或受益于進口替代標的的研究。最后,強化風險管理,加強風險監測和預警。
“清明節后,公司幾乎看不到投研人員的身影,他們都在調研摸排上市公司對未來企業經營的預期,尤其是美國關稅政策落地后各行業會面臨的變化。可以說,經歷了最初的迷茫和不安后,投研團隊正在積極尋找確定性,而不是一味規避不確定性。”北京某百億級私募人士表示。
破局的關鍵在中國
面對混沌的全球局勢,基金經理的共識是:投資破局,關鍵在中國。
“A股現在大概率處于一個大上升階段中不多見的調整期,當下對中國資產保持信心顯得無比重要。”相聚資本創始人梁輝表示。
他分析稱,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問題基本上已自我消化,后續如果政府在外貿方面形成一攬子方案,創造相對穩定的經濟環境,中國企業的競爭力、中國經濟向上的活力就會在一個新的環境中得到釋放,從而引來巨大投資機會。
用梁輝的話來說,短期巨震下,找到長期向上的方向才是投資的定海神針。縱觀全球,這個方向顯然在中國。
星石投資也認為,橫向比較來看,中國具備政策優勢、估值優勢和經濟韌性。
星石投資做了一個統計,雖然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政策全面超預期,但其對全球平均關稅稅率也達到了193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不僅會極大增加美國通脹上行壓力,進而對降息等寬松貨幣政策形成制約,還會抑制全球貿易,難以為后續美國減稅等寬松政策騰挪更多空間。
另外,目前,國證A指的市盈率已回落至2016年以來中位數水平以下,ERP(股權風險溢價)指數將回升至4%以上,A股中長期投資性價比已接近歷次市場大底。
星石投資稱美國經濟脆弱性的增加,可能會引導資金關注各國經濟的“比較優勢”,中國資產性價比將進一步凸顯。
公私募機構對中國資產的中長期樂觀判斷,不僅體現在觀點上,也體現在倉位變化上。
私募排排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3日,國內股票私募倉位指數攀升至78.04%,創下七個月以來新高。其中,百億級私募倉位指數突破81.4%關口,較3月28日大幅提升4.94個百分點,不僅創出今年以來最大單周漲幅,還創下近18個月新高。最新采訪獲悉,經過清明節后首周的市場震蕩,重陽投資、高毅資產、慎知資產等多家知名百億級私募依舊保持中高倉位。
公募整體倉位也來到歷史較高水平。好買基金研報顯示,截至4月11日,公募權益型基金整體倉位上升0.1個百分點至92.51%。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倉位分別為93.31%和92.33%。
多家公募機構還用真金白銀來表達信心。截至4月14日,近兩周以來,包括博時基金、招商基金、鵬揚基金、興證全球基金、中信建投基金、國金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啟動自購,購入旗下多只主動權益類基金。據統計,本輪公募自購總金額已達到2.5億元。
用高毅資產合伙人高云程的話來說,2024年,中國對美出口金額占GDP的比重已降至2.8%,中國經濟的發展早已不系于單一市場。未來,14億人口的巨大內需市場、一系列擴大內需的刺激政策以及科技力量的崛起,都將讓中國資產成為國際變局下投資破局的關鍵。
尋找新棋局中的確定性
“目光聚焦中國,我們也不是簡單配置寬基指數,而是該賣的趁早賣掉,該把握的結構性機會趁早下手。”某中型私募創始人透露。
這位創始人表示,目前持倉中的主要配置方向是科技行業,如互聯網、半導體等板塊的頭部企業。與此同時,在市場恐慌性賣出期間,組合還加碼了消費板塊,包括白酒等傳統消費企業以及滿足情緒價值的新興消費板塊。
“從產業發展的底層邏輯來看,技術迭代仍是驅動全球價值鏈重塑的根本力量。”張義十分看好科技主線,“從過往產業發展規律來看,技術創新引發的供給創造需求效應,始終是突破經濟周期的關鍵變量。當今時代正處在由AI引領的科技浪潮中,無數的投資機會將不斷涌現。”
梁輝表示,相聚資本目前的持倉結構包括兩大方向:一是內需相關資產,如工程機械、商貿零售、醫藥等;二是受益于技術進步,在市場風險偏好下降中更具韌性的公司,比如AI產業鏈中確定性較高的互聯網等。
梁輝認為,中國科技創新具備優化和應用兩方面優勢,后續國內會出現較為豐富的AI應用場景,這一過程會催生大量投資機會。
好買基金統計數據顯示,4月7日至4月11日,公募權益類基金在申萬一級行業配置方面主要增持的行業為電子、計算機和醫藥生物。
機構最新調研方向也與調倉動作頗具一致性。
截至4月14日,機構4月以來調研數量最多的行業為電子行業,調研數量超過2000次,調研電力設備、機械設備、醫藥生物板塊上市公司的數量也超過了700次,足見機構對科技和醫藥板塊的青睞程度。
“持有優質資產是應對市場波動最好的策略。”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說。
環宇資本創始人馬克·斯皮茨納格爾曾說,市場特別擅長讓我們在需要警惕時悠然自得,卻在應該鎮定時驚慌失措。它是司空見慣的騙局,目的就是讓投資者失去定力。抓住這樣的機會,正是逆風翻盤的訣竅。
回顧歷史,市場的周期從未停止過腳步。隨著國內經濟內生動力的逐步修復,中國科技浪潮拉開大幕,以確定性應對變化,買入并持有中國優質資產,是在市場巨震中實現翻盤的最佳機會。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