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超大規模市場與互聯互通研討會”11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由中國經濟信息社上海總部與新華社研究院聯合編寫的《中國-東盟超大市場互聯互通展望研究》報告在研討會上正式對外發布,為探討構建中國-東盟超大規模市場、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和深化南南合作提供有益借鑒。
報告從貿易投資、基礎設施、規則標準、資金融通等維度,系統梳理了中國-東盟打造“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格局的實踐探索,剖析了申能集團、信也科技、星展銀行、上汽集團等企業通過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加強雙邊經貿往來的經典案例,闡述了在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的背景下共建中國-東盟超大規模市場的重要意義,探討了進一步擴大雙方務實經貿合作的路徑和方向。
報告認為,中國與東盟在經貿領域的互聯互通正呈現五大趨勢:基礎設施網絡進一步“立體化”;規則標準對接進一步“包容化”;新興合作領域進一步“數智化”;貨幣金融合作進一步“便捷化”;產業鏈供應鏈進一步“韌性化”。
報告建議中國和東盟從以下五方面深化經貿務實合作,進一步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共享超大規模市場機遇。
一是雙方要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打通中國—東盟物流“大動脈”,持續降低物流運輸成本,提升在經貿領域互聯互通的效率和效益。
二是雙方要加快全面落實《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貿易投資相關規則,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盡快落地生效,使之成為雙方規則標準對接互認的“加速器”。
三是提升雙方貨幣與金融合作水平,打造維護區域金融穩定的“安全閥”。
四是圍繞數字經濟、綠色經濟、藍色經濟等新興領域,雙方加強產業企業協同,攜手共探“新藍海”。
五是合力打造更加穩定、更具韌性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共同構建超大規模市場,形成經貿合作的“強紐帶”。
報告認為,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談判的實質性結束和議定書的簽署,中國和東盟經貿合作將進入高標準、高質量互聯互通的新階段。雙方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和綠色科技等新興和前沿領域的合作,也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地區和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國-東盟超大規模市場與互聯互通研討會”由新華通訊社、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主辦,申能集團、上汽集團、上汽大眾和上汽安吉物流聯合主辦,中國經濟信息社、馬來西亞區域策略研究所承辦。來自中國和東盟國家160余家媒體、智庫、政府部門和企業的約200多名代表參會。
(來源:新華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