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聯合發布了《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2024)。
藍皮書指出,上海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與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一戰略任務,不斷深化并持續推進“國際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五個中心建設。其中,在國際經濟中心方面,2023年,上海地區生產總值達4.72萬億元,繼續排在世界城市前列。在全球經濟競爭中,新質生產力以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為基石,正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引擎。上海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國際大都市,需要以新質生產力為驅動,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全面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與帶動作用;加快培育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新優勢、新動能,持續提升綜合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能級。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上海聚焦于標志性工程和重要的戰略平臺,積極推動并精心打造一批示范性項目。通過這些努力,上海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上海力量”,展現了其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影響力。
藍皮書指出,經過十余年的持續建設,上海在服務“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上取得以下幾方面重要進展,成為展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
第一,打造多維度貿易和投資合作網絡,推動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與便利化。為發揮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優勢,上海致力于與國家的自由貿易區戰略對接,打造一個多維度的“一帶一路”貿易和投資合作網絡,以推動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與便利化。其一,上海自貿試驗區利用其獨特的區位和政策優勢,加強與共建國家在制度和規則上的對接。通過這種對接,可以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減少跨境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率,從而吸引更多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同時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加順暢的通道。其二,以“區港一體、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控”為原則,加快自由貿易港區的建設步伐。“區港一體”意味著自貿區與港口的深度融合,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一線放開”指的是在自貿區內放寬對貨物、服務和資本流動的限制,以促進貿易自由化;“二線安全高效管控”則強調在保障國家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監管效率,確保經濟活動的有序進行。
第二,推動金融開放合作,打造“一帶一路”的投資中心。上海將持續推動金融改革創新,以適應國家金融開放的大趨勢,并支持人民幣國際化。通過改革,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促進金融市場的多元化和國際化發展,為共建“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加豐富和高效的金融服務。加快構建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解決企業的跨境資金匯兌問題。不斷完善自由貿易賬戶的功能,使其成為連接國內外金融市場的重要橋梁,為企業提供更加靈活的資金管理工具,促進跨境投資和貿易便利化。這不僅有助于拓寬共建“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的融資渠道,也將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使用。這些措施將提高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度,豐富金融產品,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上海致力于為共建“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包括信貸、投資、保險、咨詢等,以滿足共建“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第三,強化上海全球城市門戶樞紐地位,推動實現共建國家的互聯互通。上海正通過一系列戰略舉措,強化其作為全球城市門戶樞紐的地位。這包括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增進國際交流與合作,以及優化城市服務功能,從而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和人才。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加強與共建國家交通、物流、信息等方面的互聯互通,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和貿易便利化。加強集疏運體系建設,優化航線航班網絡布局,構建高效暢通的全球集裝箱海上運輸網絡,提高上海的物流效率,降低運輸成本,增強上海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競爭力。構建全方位的多式聯運綜合體系,推進海鐵聯運發展,加強上海鐵路網與中歐、中亞鐵路網的連接,為共建國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通道。上海充分發揮其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功能,強化其在全球航運網絡中的地位,促進與共建國家的互聯互通。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