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財險業不斷加快轉型步伐,在深化改革中穩扎穩打,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當年,上市險企的財產險子公司——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太平財險、大地保險的保險服務收入均實現正增長,盈利情況明顯優于上年。
2024年,我國臺風、洪澇和地質災害多發,但上市險企綜合成本率仍低于100%,實現承保盈利。“這充分體現了近年來深化機制體制改革、加強渠道建設、提高隊伍專業化水平、提升承保理賠管控能力方面取得的成效,抗風險能力有效提升,盈利能力韌性明顯增強。”人保財險總裁于澤表示。
作為財險業基本盤,車險較好實現“降價、增保、提質”目標,綜合改革成效明顯。2024年,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車險綜合成本率分別為96.8%、98.1%、98.2%,均實現承保盈利。其中,人保財險和太保產險車險綜合費用率較上年分別下降2.3個、2.1個百分點。
車險展現出發展韌性,離不開持續的深層次轉型變革。“二次綜改”下,“報行合一”加碼,手續費問題緩解,廣大群眾得到實惠。太保產險表示,將堅持“有效益、可持續、精細化、有韌性”目標,優化業務結構、穩定業務節奏、夯實經營大盤,資源精細投放、提升人均產能。
于澤表示,2025年,人保財險將打通“目標—路徑—資源—過程—考核”全鏈條管理,堅決落實“報行合一”要求,推進“車+一切”服務模式,加強全生命周期管理。
上市險企將不斷壓降新能源車險綜合成本率作為主要經營目標之一。2024年,人保財險承保新能源汽車1159.05萬輛,綜合成本率比上年下降5個百分點;太保產險為超460萬車主提供風險保障,綜合成本率比上年下降4個百分點。
太保產險總經理陳輝表示,公司建立了新能源車險垂直化經營管理模式,打造了集中化理賠模式。
當前,新能源車險正處于深度轉型期。1月,金融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聯合發布《關于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于澤表示,2025年,人保財險將力爭實現新能源車險綜合成本率降至100%以內。如果能進一步擴大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新能源車險盈利水平將明顯提升。據多家機構預測,2025年,我國新能源車險規模將達1540億-1800億元,占車險總保費的15.7%-18.7%。
針對車險尤其是新能源車險戰略方向,于澤表示,一是不斷提升承保到理賠的全流程經營能力;二是持續加大車險定價能力建設,優化業務結構;三是以車險為窗口,構建穿透車輛全生命周期、覆蓋觸客全服務場景的“車+一切”經營新模式;四是持續創新,不斷提高產品研發和儲備能力;五是提升車險服務全球的能力。
未來,隨著智能駕駛技術成熟落地,車險的風險形態可能發生根本性變化,車險市場將發生顛覆性變局。在智駕車險方面,于澤表示,目前,國內量產車的智駕等級以L2+為主,仍使用現行車險產品,短期對車險業務影響不大。在出險率方面,人保財險和部分國內自主品牌共同驗證,使用智駕后出險率小幅下降。“但主要問題不在個體風險,而在OTA(空中下載技術)升級或系統故障帶來的群體性風險。”于澤表示,智駕仍是潛在的車險增量市場。在產品儲備方面,人保財險正牽頭開發L3及以上智能網聯汽車專屬車險產品,提前布局未來智駕技術升級帶來的保險需求。在理賠方面,人保財險正與相關方共同制定智能網聯汽車交通事故保險賠償判定技術規范,為未來事故定責提供行業標準。
從年報數據看,責任險、企財險、保證保險、健康險等仍是需要不斷優化經營效益的非車險險種。
2024年,人保財險企財險、責任險綜合成本率分別為113.4%、105.2%;平安產險責任險、保證保險綜合成本率分別為102.7%、102.2%;太保產險健康險、企財險、責任險綜合成本率分別為104.3%、103.8%、103.7%。
中國平安副總經理兼首席財務官(擬任)付欣表示,2024年,平安產險凈利潤比上年增長67.7%,原因之一就是出清了保證保險業務風險。
陳輝表示,對于責任險、健康險等相關領域高風險高成本業務,將持續推進業務結構優化和品質管控。
對于如何優化非車險盈利狀況,于澤認為,推行商業非車險“報行合一”,有利于提升行業和公司的承保盈利、風控水平和服務質量。一是將推進行業主體嚴格遵守非車險條款費率審批報備規定,避免行業“內卷式”競爭。二是將規范行業主體經營行為,提高行業風險防范和合規管理水平。三是有助于引導各市場主體將更多資源用于服務客戶,推動行業進入非車險高質量發展階段。
“下一階段,公司將帶頭推進‘報行合一’,并率先在雇主責任險、安責險等重點領域推行落地。”于澤說。
來源: 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