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山東各地正在搶抓農時,緊鑼密鼓地開展春季農業生產。為了滿足春耕備耕的資金需求,山東銀行業金融機構響應政策號召,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圍繞“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新需求,升級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助力糧食生產起步穩
2月10日,在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的山東甕福金谷化工有限公司廠區內,滿載化肥的運輸車輛往來如梭。“這批300噸硫銨產品即將發往青島港出口國際市場。”該公司財務總監張平平面帶喜色。這家專注新型肥料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2024年營收達1.5億元。郵儲銀行500萬元“科創信用貸”的支持緩解了該公司購買原料的資金難題,幫助其開年實現產銷兩旺。
在百公里外的德州市樂陵市黃夾鎮,種植大戶張保忠的農資店里同樣熱火朝天。他一邊與購買化肥的種植戶交流著地里的墑情,一邊敲定農資價格。張保忠不僅承包了400多畝土地,還經營種子銷售、農資供給以及農機服務等。“春節前廠家搞活動,我本想多備些貨,可是資金不足,便第一時間聯系了郵儲銀行樂陵市支行客戶經理。沒想到半天時間就辦理好了‘極速貸’,30萬元的貸款很快就到了賬,讓我順利完成了備貨。”張保忠說。
除了提供信貸支持,郵儲銀行德州市分行還推出一系列惠農舉措,全力助力春耕備耕。該分行組織轄內各支行組建金融服務隊,深入涉農企業和田間地頭,開展需求調研。借助線上產品現場測額功能,農戶可快速獲批貸款。同時,該分行不斷優化產品,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差異化的利率優惠。依托其遍布城鄉的網點優勢,該分行充分滿足企業和農戶的用款需求,著力構建“金融支持+生產保障+服務賦能”三位一體的支農體系。
春耕時節,農事繁忙,金融服務正當時。2025年以來,郵儲銀行德州市分行聚焦農業產業鏈資金需求,通過“三農”金融服務方案,秉持“早部署、快行動、優服務”的理念,通過整村授信、線上申貸等方式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輸送資金活水。截至2月24日,該分行累計投放“春耕備播貸”超3億元,惠及農戶400余家。
蓬萊農商銀行工作人員向農戶(左二)了解莊稼長勢。范雪琳/攝
開著“飛機”去種田
一場春雨過后,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北溝鎮的草木萌動,春意漸濃。北溝鎮三十里店村的大片農田里,十幾臺大型農機整齊排布,正緊張翻耕作業。
“有這些大家伙,種地再也不用擔心誤了農時,農民徹底‘解放’啦。”看著眼前忙碌的景象,三十里店村的種植大戶孫亮祖由衷地高興,“光靠人力是吃不消的。土地集中化、農業機械化才是現代農業的出路。”
十幾年前,專注于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的孫亮祖將村里零散的小塊土地流轉過來,從幾畝到幾十畝,再到幾百畝,逐步擴大種植規模,成立了煙臺市蓬萊區亮祖農機專業合作社。他先后投資150萬元購置了80余臺大中型農業植保機械,實現耕、摟、耙、種、收的田間管理一體化作業。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前幾年天氣大旱,520畝就收了1.4萬斤麥子,忙活1年沒掙到錢,第二年連種子錢都掏不出來,是農商銀行主動為我提供了資金支持,幫助我渡過了難關。來年掙了錢后,我鉆了10眼井,現在再也不擔心麥子沒水喝了。”談起種地的艱辛,孫亮祖笑中帶淚。
孫亮祖用28年的奮斗時光成立了蓬萊區北溝鎮迎口山家庭農場。該農場現已基本形成村南、村北兩大片糧食主產區,個人糧田管理最高達765畝,優質玉米與小麥年產突破13萬斤,麥收季農機服務周邊農田2500余畝,帶動40多戶剩余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
在煙臺第二十二屆果蔬食品博覽會上聽完工作人員對農業植保無人機的介紹后,孫亮祖第一時間交付了定金。“農業植保無人機作業不壓地、不受地形限制,可避免大型機械對作物的擠壓破壞,和人工比,損耗少多了。”孫亮祖說,“除了可撒藥,還可播種,甚至澆水。以后只需在無人機APP上動動手指,就能完成春天農忙的大部分農活,這下種地也成‘輕快活’啦!”
“新伙計”的加入讓孫亮祖對未來充滿信心,他計劃今年大干一場,擴大種植規模,開展小麥、玉米與大豆聯合種植。但是種苗、化肥的儲備采購出現了資金缺口,成為孫亮祖發展路上的“絆腳石”。
蓬萊農商銀行工作人員得知這一情況后,第一時間上門實地考察,為確保不誤農時,開通綠色審查辦貸通道,僅用3天便將3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發放到位。
在煙臺市招遠市綠都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大棚內,幾萬株草莓今年也享受到“智慧灌溉”的貼心照顧。當地農商銀行組織工作人員走到田間地頭,送貸上門,幫助該合作社及時解決了資金難題,順利實現智慧農業改造升級。
這只是煙臺全市農商銀行聚焦鄉村振興金融需求、持續強化金融創新、優化金融服務的一個縮影。煙臺全市農商銀行持續創新服務模式,優化產品供給,深化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在支持傳統農耕生產的同時,重點推動農業新質生產力與綠色農業、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的有效融合。
煙臺全市農商銀行強化糧食作物種植全周期金融服務保障,堅持集中走訪、一戶一策,瞄準選苗育種、農機具購置、農資采購、套袋采摘、農產品深加工等環節,給予一體化鏈式扶持,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極速審批、快速放款,形成糧食播種、生長、采摘、購銷、倉儲全方位跟蹤服務體系,確保春季生產信貸資金供應充足到位。轄內長島農商銀行、棲霞農商銀行等提前制定金融服務方案,開辟春耕備耕涉農貸款審查審批綠色通道,開設春耕備耕專屬服務窗口,最大限度滿足農業資金結算業務需求。截至目前,煙臺全市農商銀行涉農貸款達1087.75億元,較年初增加17億元。
筑牢農業生產根基
近日,農業發展銀行商河縣支行獲批涉農產業園區固定資產貸款4.8億元,其中包括子產品“糧棉油種植貸”3600萬元,多管齊下筑牢當地糧食根基,為立體化服務國家糧食安全開辟新路徑。
農發行山東省分行營業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流轉8000余畝土地用于小麥和玉米種植,對土地進行平整、翻耕,有效消除了土地高低起伏的狀況,為農業機械化作業創造了良好的地形條件,提升了農機具作業的順暢度與精準度。同時,該項目運用先進科技手段改良土地,為糧食作物茁壯成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水是農業的命脈。該項目通過實施老舊溝渠清淤疏浚,恢復了溝渠的輸水能力,使其灌溉與排水功能得以有效恢復。該項目新開挖多條溝渠,科學構建完善的農田水利網絡,確保農田在暴雨洪澇等極端天氣下能夠及時排水防澇,保障農作物生長環境安全。積極鋪設灌溉管網,并配套智能化水泵站,實現對農田灌溉用水的精準調控。引入先進的水肥一體化設備,根據作物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水需肥規律進行精準化供給,有效提高水資源和肥料利用率,助力農作物優質高產,實現豐收目標。
田間道路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基礎設施。該項目精心規劃并鋪設田間生產道路,極大地方便了農民運輸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降低了運輸成本與勞動強度,使得大型農業機械能夠在田間自由通行,提高了農業生產作業效率,有效縮短了農事作業時間,為種子、化肥等農資及時輸送到生產一線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為糧食高效種植提供了有力支撐。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