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支付機構正式告別市場。3月16日,人民銀行再注銷一張支付牌照,為上海銀生寶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備注信息顯示為“不予續展(換證)”。至此,人民銀行累計注銷的支付牌照數量達到了100張。
銀生寶成立于2006年,注冊資本1.1億元,于2011年12月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業務類型為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
這家曾經在業內占據一席之地的老牌支付機構,在近幾年開始遭遇各類危機。2021年12月,銀生寶在進行支付牌照第二次續展時,被人民銀行中止了續展申請審查。
在續展遇阻之后,銀生寶持股比例82.73%的大股東綏芬河市通達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有限責任公司,在2023年2月前后將手中持有的全部銀生寶股權先后質押給貴州萬數不良資產處置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此外,公司還進行了管理層“大換血”,法定代表人、監事、多名董事都有變動。
2023年12月,銀生寶因違反商戶管理規定及違反清算管理規定兩項違法行為,被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處以警告,并合計罰沒超1700萬元。相關責任人員也被警告,并處罰款17.25萬元。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7月,因未繳納罰沒款,銀生寶被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出具催告書。
彼時,銀生寶已“名存實亡”。2024年6月,上海浦東新區法院發布了一份關于銀生寶的破產審查案件公告。經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查詢,銀生寶當前已累計超30條被執行信息,立案時間集中在2023年下半年至今。據了解,目前,銀生寶在天眼查平臺中登記的官網已無法進入,電話也為空號,無有效聯系方式。
事實上,2025年開年,已有4家支付機構被“清出隊列”。除銀生寶外,還涉及得仕股份有限公司、中匯電子支付有限公司、匯明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前兩者被摘牌原因更是直指反洗錢不力等大額罰單。截至目前,持牌支付機構僅剩171家,而2016年的峰值為271家。
人民銀行累計注銷支付牌照數量破百的背后,反映了監管對金融安全的重視與市場自然淘汰規律的雙重作用。如今,市場競爭加劇,監管高壓延續,早期依靠牌照“占位”的粗放模式已難以為繼,隨著支付機構準入門檻與運營成本同步抬升,倒逼機構向科技、場景轉型。
可以看到,自2016年人民銀行簽發第八批支付牌照后,新牌照發放停止,行業進入存量調整階段,牌照數量開始“只減不增”。而到了2022年至2024年,支付牌照迎來集中注銷期,累計注銷達49張,占總量近半數。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因市場沖擊或自身經營問題,支付機構主動注銷成主流,同時隨著2024年《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的正式落地,在自發優化與監管深化雙重驅動下,行業集中度顯著提升,深度洗牌持續進行。
調查發現,與銀生寶情況相似的是,包括匯潮支付有限公司、九派天下支付有限公司、圣亞云鼎支付有限公司等在內,牌照都處于被中止續展狀態。而這些支付機構或是經營不力,或是身背罰單,甚至有的存在多條股權被凍結的法律風險。
“對于這些支付機構來說,以交易方式尋得下家通常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方式。但現實情況是,一些擁有合規瑕疵,或是許可資質不具備優勢的機構難以通過市場交易來脫身,只能無奈注銷離場。”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直言,預計在支付嚴監管態勢、市場競爭持續等綜合因素作用下,支付機構離場仍將在短中期內持續,頭尾部機構之間的業績分化程度也有可能被進一步拉大。
在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看來,當行業整合出清到一定程度后,也將慢慢趨于穩定。今年是《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實施的第二年,市場需要對其消化的過程。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