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已成為新時代重要課題。近年來,各大金融機構紛紛積極探索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的新路徑、新動能。其中,浙商銀行通過踐行善本金融系列舉措,開拓出一條扎實有特色的助力共同富裕之路。
2月18日,浙商銀行發布了《全面助力浙江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二十條舉措》(以下簡稱“二十條舉措”),聯合六家協會發布共同富裕倡議書,拉開該行“金融助力共富”系列行動的序幕。
浙商總會金融服務委員會(以下簡稱“金服會”)主席,浙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陸建強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標識,是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體現,更是浙江金融業的核心使命。浙商銀行擎旗善本金融,金融助力共同富裕既是善本金融的基本內涵,也賦予善本金融更高使命。為此,浙商銀行提出金融助力共富的二十條重點舉措,將深入推進金融顧問制度、深入開展縣域綜合金融生態建設、深入實施善本信托工程、深入推進金融服務鄉村全面振興、深入開展財富管理創新,努力成為金融助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排頭兵和主力軍。
金融如何守正創新,為共同富裕提供澎湃動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陸建強表示,站在全局高度去領悟和把握,共同富裕所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原創性實踐。“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強國建設是基礎,也是實現路徑;共同富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是方向,也是目標形態。兩者有機融合、雙向奔赴,便是中國式現代化構架的文明新形態,也架構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邏輯。”
如何以中國特色金融新范式助力共同富裕、實現高質量發展?陸建強認為,其關鍵在于守正創新,“緊扣兩大內核、聚焦三大方向、構建四大支柱”。一是要緊扣“均衡性發展”和“共享型生態”兩大價值內核。二是要緊盯“地區差距”“收入差距”“城鄉差距”三大差距主攻方向,以綜合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善本信托促進先富帶動后富,以金融產品和理念驅動鄉村振興。三是構建普惠金融、保障金融、慈善金融、財富金融作為“共富金融”四大支柱,通過重塑財富積累機制,不僅把“蛋糕”做大做好,還要切好分好,實現“共富”的價值追求。
浙商總會顧問鄭宇民表示,從“善本金融”理念出發,對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的新路徑可以得到四點啟發。一是要從“功利思維”轉化為“工程思維”,把“共同富裕”作為一項重要工程共同推動;二是要從“金主思維”轉化為“金服思維”,強調以客戶為中心的金融服務;三是要從“收割思維”轉化為“播種思維”,強調功能第一性,這也是善本金融的出發點;四是要從“本職思維”轉化為“本領思維”,提升對行業的投研能力。
面對人工智能等技術變革可能給銀行經營模式帶來的煥新,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認為,AI技術中的“開源”邏輯同樣可以應用到金融領域中。未來,金融投資的“信用”將不僅僅基于企業現金流,而是基于經營情況、業務流量,結合大數據來分析其未來的盈利能力,從而可以使更多的企業享受到全方位的更普惠、更場景化的金融服務,促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分析人士指出,以高質量發展推動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范式,也是人類文明新形態形成與發展的重要內核。當前,金融機構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核心使命,主動擔當,主動創新破題,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提供澎湃動力,以金融自身高質量發展助力全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多維度助力共富,浙商銀行“二十條舉措”全面賦能
浙商銀行發布的支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二十條舉措,內容涵蓋綜合化金融服務、普惠金融服務、綠色金融、縣域綜合金融生態建設、金融顧問、善本信托等多個方面。
浙商銀行副行長駱峰介紹,該行將以綜合化金融服務持續做大融資服務總量,力爭到2027年省內融資服務總量突破13000億元;以縣域綜合金融生態建設助力打造“金融生態的優質區”,力爭到2027年與縣域簽約實現全覆蓋;以善本信托助力基層社會治理提升,力爭到2026年實現省內山區海島縣全覆蓋,2027年實現省內縣市區全覆蓋。
例如,浙商銀行表示,將把“縣域”作為主戰場,復制推廣在“縣域綜合金融生態建設”方面的經驗與成果,并將其作為新一輪“深耕浙江”三年行動的開局之戰,在政府平臺融資優化、重大項目服務、招商引資、投資者教育等方面設計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爭取讓每個區縣都有重大項目服務落地。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關鍵之年。金融助力共富已成為金融機構的共識。金服會、浙江省金融人才協會、浙江省上市與并購聯合會、浙江省長三角資本研究院、金玉聯盟、浙江數字金融科技聯合會還共同發布了《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倡議書》,呼吁全體在浙金融機構攜手發揮金融顧問先鋒隊作用,凝聚更多金融機構的共識,抓緊制定助力共富的一攬子支持政策,攜手推動浙江在推進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
(來源: 中國金融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