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企業特變電工公司展臺,參觀者在了解該公司項目案例。
外媒嘉賓在重慶市規劃展覽館外合影。
2024年“一帶一路”記者組織論壇和主題采風活動近日在重慶舉行。來自50個國家和地區的記者組織負責人和媒體代表近百人共聚重慶,同中國媒體代表圍繞“拓展機遇之路,共享美好未來”展開交流。
主題采風活動期間,外媒嘉賓分4路赴重慶各區縣實地采訪,感受山水城市的文化內蘊與內陸開放高地的發展脈搏。外媒嘉賓表示,在重慶,見證了許多陸海聯通、對外開放的生動實踐,作為媒體工作者,愿繼續講好共建“一帶一路”的故事,講好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的故事。
“百聞不如一見”
重慶采風,來了不少新朋友。
在重慶市規劃展覽館,來自埃塞俄比亞的蒂貝布·特費拉仔細參觀“自然山水”“歷史文化名城”等主題展區,了解重慶空間規劃。他在展示重慶兩江交匯、道路縱橫的模型前停下,認真聽取講解員對“內陸開放高地”的講解。
埃塞俄比亞新聞從業人員聯合會主席、阿哈度廣播電視臺臺長蒂貝布·特費拉長期關注埃塞俄比亞與中國的經貿合作話題,寫過多篇有關埃中經貿投資合作的文章,但實地到訪中國,這還是頭一回。
“在埃塞俄比亞,中國企業建造了許多鐵路、高速公路,還修建了連接埃塞俄比亞與吉布提港口的亞吉鐵路。這些項目幫助埃塞俄比亞打通了出海通道,拉動了人員、貨物流動,也為我們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我在采訪這些項目期間,親身體會到‘中國制造’的速度、規模與技術實力。因此,我一直很想訪問中國、親眼看看中國的發展。”蒂貝布·特費拉對記者說。
運輸車往來穿梭,集裝箱整齊碼放。中外記者一行來到位于沙坪壩區團結村的重慶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了解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的運輸路徑。
尼日利亞國家廣播公司新聞部副主任莫蒙希莫·阿迪扎遠望集裝箱龍門吊,用手機拍下貨車繁忙運輸的畫面。莫蒙希莫·阿迪扎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一次來中國,但有關中國的消息對他來說并不陌生。
“我常常關注中國的各種新聞。中國是一個不斷行進、不斷發展的國家。這次來到重慶,見到重慶在貿易物流、開發開放方面的成果,我認為這里是中國日新月異發展的一個縮影。”莫蒙西莫·阿迪扎說,“實地探訪讓我們看到了新目標,也學習了發展經驗。”
“中國幅員遼闊,城市富有活力和魅力。我和幾位媒體同行交流后都覺得,百聞不如一見,中國的發展果然不一般。”蒂貝布·特費拉說。
“這令人興奮”
在沙坪壩區,中外記者一行走進重慶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展示中心,聽取重慶在口岸物流、開放通道建設方面的成果介紹。
站在中歐班列(渝新歐)動態微縮火車運輸模型前,中東通訊社執行主編、編委、內閣新聞部主任艾曼·卡迪詳細詢問重慶與埃及的經貿往來。
艾曼·卡迪是中國的“老朋友”,曾在北京擔任過3年駐站記者,到訪過中國多地,但這是他第一次來重慶。他對記者說,得益于共建“一帶一路”,埃中貿易、投資合作取得了實打實的成果,惠及許多民眾。
“我了解到,沿著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能運往埃及,埃及的特色產品也能進入中國,這令人興奮。”艾曼·卡迪說,埃及和中國同為文明古國,希望通達四方的國際物流網絡,能助力兩個國家增進聯系、拓展合作。
阿曼記協執委默罕默德·阿爾·基尤米此次是時隔5年再訪中國。在出發前,他在發表的文章中把中國稱為“魅力土地”。
“在重慶了解到的中國經貿發展情況令我們驚嘆。現在阿曼已經成為重慶出海產品的重要一站。”默罕默德·阿爾·基尤米說,“數十年來,阿曼與中國保持了密切的經貿往來,雙方共同促成了不少合作共贏的好生意。這是過去兩國商貿文明的一種延續。期待看到阿曼與中國達成更多經貿往來,為民眾帶來更多紅利。”
在萬州區甘寧鎮楠橋村,綠樹田野間,是一望無際的果園。盧旺達新聞記者貢扎格·穆甘瓦向村干部詢問玫瑰香橙的種植面積和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情況。
貢扎格·穆甘瓦告訴記者,自己在盧旺達既寫報道,也做電視臺的財經新聞評論員。2019年,他到過江西和湖北等地,做了不少報道。盧旺達的讀者很關心中國對盧旺達的投資項目,希望了解更多盧中合作的信息。
“每次來中國,我都能感受到中國的變化發展。”貢扎格·穆甘瓦說,這次來重慶,見到鄉村美麗宜居、田地規整有序、民居鱗次櫛比,他感觸很多。“在鄉村發展、農業進步等方面,盧旺達和中國有許多可以交流的地方,希望盧旺達和中國在這方面達成更多合作。”
“分享此行所獲新知”
在云陽縣的張飛廟,尼泊爾喜馬拉雅網站總編輯戈坎·普拉卡什·巴特認真端詳石碑和拓片,詢問講解員張飛廟的歷史,欣賞張飛廟的建筑。
戈坎·普拉卡什·巴特是一位中國歷史愛好者,曾讀過《紅星照耀中國》《青春之歌》。他告訴記者,從古至今,尼泊爾與中國一直在文學、宗教、藝術等多方面互學互鑒,雙方延續著文明交流與對話。現在,在尼泊爾,許多人都很了解中國歷史、中國文學。共建“一帶一路”讓雙方人文往來更密切。
“尼泊爾是最早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在這方面,媒體承擔著很大責任。我很希望寫更多深入報道,讓尼泊爾讀者了解共建‘一帶一路’概念的豐富內涵,希望通過提供有深度的視角和詳實的內容,帶尼泊爾讀者了解中國,增進友誼。”他說。
在萬州區同鑫現代農業產業園,印度尼西亞記協主席代表、東盟記聯秘書長艾哈邁德·蘇里亞維賈詳細詢問立體栽培、無土栽培等生產技術,并現場體驗了蓮霧、黃瓜采摘。
艾哈邁德·蘇里亞維賈說,他1990年第一次到中國,曾去過多個地方。這次,現代農業產業園讓他耳目一新。“用科技建造農業產業園,培育生態水果和蔬菜,這令人印象深刻。我第一次有機會來到內陸城市重慶,這里不僅有開放的貿易與高技術制造業,也有現代化的農業。作為記者,交流訪問后,我認為有必要分享此行所獲新知。”他對記者說。
“媒體在埃中合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埃及媒體人,我有責任向埃及民眾傳遞中國民眾的信息,促進雙方深入理解與合作。同樣,我也很期待中國媒體講述更多埃及和其他西亞北非國家的故事,在合作中增進理解,共同塑造美好未來。”艾曼·卡迪說,“我會推出多篇文章和多個電視節目,讓埃及受眾了解中國的發展。”
“此次來到中國,我學到很多。”蒂貝布·特費拉說,“返回埃塞俄比亞后,我會進行復盤并做好文章和節目。希望通過我的報道,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多領域發展成果。”
來源:定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