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互聯互通互惠的重要載體,中歐班列經過十余年發展,已累計開行超過9萬列,發送貨物超870萬標箱,貨值超3800億美元。今年1—7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1403列,發送貨物122.6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2%、11%,實現質、量雙提升,成為中歐貿易往來的生動縮影。
近些年,隨著物流行業持續發展,口岸運輸成為我國的重要國際物流通道。從2016年至2023年,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由1700余列增加到超1.7萬列,年均增長39.5%,開行數量保持強勁增長態勢。中歐班列憑借其便利快捷、安全穩定、綠色經濟等優勢,已成為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
為做好運輸保障,鐵路部門持續優化運輸組織,推進阿拉山口、霍爾果斯等口岸站擴能改造,動態掌握口岸交接、換裝進度,加強與海關、邊檢等部門聯勞協作,深入推進數字化口岸系統,提升中歐班列通關效率。同時,持續擴大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開行規模,開行數量由每周5列增至每周17列,覆蓋重慶、義烏、武漢、廣州等城市,充分發揮中歐班列亞歐貿易“黃金通道”作用。
目前,中歐班列已通達歐洲25個國家224個城市,基本實現了對亞歐全境的服務網絡覆蓋,運輸貨物品類達53大類5萬余種,綜合重箱率達100%,新能源汽車、鋰電池電子產品和光伏產品為代表的高附加值、高科技產品占比越來越大,郵政物資、冷鏈等特色定制化班列逐步開行,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遠銷世界各地。
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趨勢,合作共贏是人類發展的必然選擇。作為共建“一帶一路”旗艦項目和標志性品牌,中歐班列橫跨亞歐萬里路,交織物流動脈圖,開創了亞歐國際運輸新格局,搭建了經貿合作新平臺,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促進全球共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來源: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