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不卡一区_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_99热精品在线

重磅利好!西咸新區城鎮開發邊界范圍確定,打造全新示范區!

2024-07-30 11:11:26

重磅利好!西安又一個核心板塊詳規公示。

西咸新區明確: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和核心功能

7月26日,西安市自然規劃局發布了《西咸新區詳細規劃管控一張圖公示》。公示文件顯示,西咸新區為國家級新區,西起茂陵及澇河入渭口,東至包茂高速,北至西咸環線,南至京昆高速。

本次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編制范圍為:西咸新區城鎮開發邊界內面積357.82平方公里,涉及83個詳細規劃單元。

規劃充分發揮新區資源稟賦與區位優勢,圍繞“創新城市發展方式”這一主線,充分落實關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都市圈等發展戰略要求,通過加強與咸陽市銜接,明確西咸新區核心功能,即:

國家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試驗區、

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紐帶、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

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副中心、

西安都市圈極核區、

西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與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核心承載區。

本次規劃注重各項功能的協調發展,集聚集約服務存量土地開發利用和增量土地合理布局,更好引領西咸新區高質量發展。

首次提出!

支持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

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7月24日,西安發布《支持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若干措施》。具體從三個方面推出16條措施:

一、支持創新港加強原始創新和高質量科技供給。

1.支持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支持電磁驅動聚變裝置建設,支持西交大在儲能技術、人工智能、醫學攻關等領域建設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

2.支持高能級實驗室體系建設。爭取國家實驗室、國家實驗室基地等在創新港布局,加快能源、制造、材料、人工智能、基礎學科等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重組,支持西交大建設陜西實驗室。

3.支持創新型人才隊伍引培。支持西交大完善科教協同育人引才機制,三年內引進50名戰略科學家等高端人才;支持西交大圍繞企業科技創新需求,優化學科設置,建好未來技術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等。支持西交大建設高端專家智庫。

4.支持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支持西交大放大成果轉化“一港”模式,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樣品變成產品、形成產業。

5.支持舉辦高水平學術研討成果對接活動。舉辦“一帶一路”硬科技成果交易大會、中國機器人大賽、“互聯網+”“挑戰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

二、支持企業深化校企合作加強產學研融通創新。

6.支持企業聯合西交大等高校、科研機構建設創新港科創平臺。支持長安先導產業創新中心、國家先進技術成果西安轉化中心等在創新港加大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布局。強化校企合作,探索推行“實驗室+產業化公司”模式。

7.支持校企聯合實施科技攻關。鼓勵企業出題,引導高校院所答題,采取“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新型組織方式,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

8.支持企業通過“校招共用”引才用才。設立動態規模100名的“人才池”,支持組建“科學家+工程師”隊伍,鼓勵西交大選派科研人員到企業擔任“科技副總”,開展技術指導合作。

9.支持創新港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引育。支持央企、大型民企等企業、院士專家等創業團隊,在創新港注冊設立企業;支持西交大將獲得的國家、省科技獎勵優秀成果落地轉化,鼓勵科研人員領辦創辦企業。

10.支持做大做強校友經濟。充分挖掘西交大等高校院所校友資源,鼓勵、吸引校友在西安投資興業、創辦企業。

三、支持校地協同引導創新要素加速聚集創新港。

11.規劃建設創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示范區。在西咸新區內規劃建設東至釣魚臺路、南至雙橋村、北至阿房一路、西至西咸新區邊界,共25.77平方公里的示范區,為科技成果轉化、區域招商引資、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教育、科研和產業用地,充分發揮示范區輻射帶動作用。

12.支持創新港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支持入駐創新港的各類人才優先配租保障性租賃住房,對新市民、青年人才聚集的事業單位、科技型企業,支持其申請集體整租保障性租賃住房。

13.支持創新港建設創投小鎮。校地企聯動設立創新港“一基金、一平臺、一園區、一超市”(天使創投基金、股權交易平臺、基金園區、金融超市),舉辦常態化創投路演,對接吸納一線城市風險投資基金、產業引導基金進駐,加快金融要素聚集。鼓勵境外機構投資創新港入駐企業,加強與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等多層次合作,開發科技金融新產品,全面加強創新港金融生態建設。

14.支持重大項目招引落地創新港。依托西交大等高校資源優勢,吸引500強企業、國際創新型企業、行業龍頭企業以及知名研發機構、開放式創新平臺等,在創新港注冊設立企業總部、研發中心、協同創新平臺。

15.支持創新港深度參與科技開放合作。充分挖掘利用全球高端創新資源,推動西交大與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在創新港設立聯合創新中心。支持創新港建設“一帶一路”研究院、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科技創新中心、人才創新中心)等,在粵港澳大灣區建立國際創新基地、香港研究院等,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開展創新研究,服務全市產業發展。

16.支持高校畢業生留市就業創業。在創新港設立高校就業服務驛站,建立校地企就業聯動機制,對高校畢業生創辦的小微企業等,給予創業補貼、優惠貸款等支持。

同時,市級層面建立支持創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工作協調機制,協調機制辦公室設在市科技局,負責牽頭調配整合相關資源,制定具體的實施計劃和支持辦法,協調解決工作推進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來源:長安范兒 

責任編輯:樊銳祥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