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中國—馬來西亞綠色價值鏈伙伴關系:推動棕櫚油低碳發展與公正轉型,促進綠色經濟與韌性復蘇圓桌對話活動(以下簡稱“活動”)在北京順利舉辦。活動主要探討氣候投融資賦能棕櫚油綠色價值鏈構建和探尋棕櫚油產業鏈合作綠色解決方案等相關議題?;顒佑神R來西亞棕櫚油總署(MPOB)、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FECO)、馬來西亞棕櫚油委員會(MPOC)、馬來西亞可持續棕櫚油(MSPO)共同舉辦。馬來西亞種植及原產業部副部長陳泓縑、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紅等人出席活動并作主旨發言。
活動現場圖。劉金豆 攝
2024年是中國與馬來西亞建交50周年,過去的50年以來,中馬的雙邊關系一直在不斷向前發展,形成了較強的戰略伙伴關系,特別是長期以來,中國與馬來西亞一直保持著緊密友好的貿易合作關系,中國已經連續15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伙伴。以2023年為例,馬來西亞對華出口額1922億令吉,其中農業大宗商品出口額超過200億令吉,主要以棕櫚油及相關產品為主。
據了解,棕櫚油是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油料作物,每年每公頃可生產約3.8噸的油。在人類面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環境污染等巨大的挑戰之下,棕櫚油可提供足夠的卡路里、食品與能源,來滿足全球人類的需求,為此推動棕櫚油低碳發展與公正轉型,促進綠色經濟與韌性復蘇已經成為國際共識。
陳泓縑在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大馬政府積極朝向可持續發展、消除貧困和保護環境的方向努力,并已設定目標爭取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及計劃在2030年實現B30生物柴油混合計劃。預計B30計劃每年將消耗多達120萬噸棕櫚油,預計每年減少36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排放。馬來西亞棕櫚油總署(MPOB)與清華大學的最新合作證明了棕櫚生物柴油在炎熱或寒冷氣候下有效減少重型運輸中的碳和顆粒物排放。這與中國在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的國家政策相輔相成。兩國在棕櫚油廢棄物綜合利用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通過生物質能源、沼氣發電等方式,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進一步減少了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左起)馬來西亞可持續棕櫚油(MSPO)總執行長沙哈里、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紅、馬來西亞種植及原產業部副部長陳泓縑、馬來西亞駐華大使拿督諾曼及馬來西亞棕櫚油總署拿督巴威斯一同參與圓桌對話。劉金豆 攝
綠色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國際合作,中馬兩國將繼續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加強政策對接,深化技術交流,推動更多綠色項目落地實施,共同探討棕櫚油低碳發展與公正轉型的路徑,推動綠色經濟與韌性復蘇。為此,活動發出三點倡議:一是以綠色價值鏈合作為契機,推動中馬兩國落實聯合國2023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穩步推進全球發展倡議落地,共同推進與聯合國相關機構智庫合作,進一步拓展國際平臺和網絡,為區域綠色產業鏈發展提供創新解決方案。二是在中國—東盟綠色價值鏈伙伴關系框架下,探索中國—馬來西亞綠色價值鏈合作,通過開展政策、商業、科學等對話,凝聚中馬兩國綠色價值鏈共識,通過開展聯合研究,掌握區域典型產品碳排放水平,并引入國際先進解決方案,通過組織利益相關方能力建設活動與相關培訓,提升價值鏈可持續管理和低碳發展水平,通過推動價值鏈降碳減污協同增效示范合作,構建區域綠色價值鏈技術合作網絡。三是依托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知識共享平臺,共同開發和傳播應對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的公共產品。
此次活動還邀請了近百位來自政府機構、貿易商、加工商、制造商、金融機構、社會組織和認證機構等各行業相關方代表,共同討論未來棕櫚油低碳發展與公正轉型的政策和趨勢。
(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