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是本世紀最為顯著的現象之一,人類壽命明顯提高,生育率卻處于最低水平。特別是在印度,老年人日常行動受限、疾病纏身、貧困、沒有任何收入。《印度縱向老齡化調查報告(2017-2018)》稱,大約20%老年人經歷過這些挫折。解決這些挫折的補救方法需要多管齊下,包括包容原則和落實社會保障措施。
2024年5月7日,在印度阿格拉舉行的大選第三階段投票中,一位老人在投票站投票。(視覺中國)
到本世紀中葉,印度老年人口預計將達到3.19億,每年增長約3%。這一群體將以女性為主,性別比例為每千名男性對應1065名女性;此外,54%的老年婦女將成為寡婦。6%的老年男性獨居,女性則為9%。70%的老年人住在農村地區。這些數據對制定針對這個群體的福利措施非常有用。
最令人不安的是25%的老年人健康狀況不佳,而45歲及以上人口中這一比例約為20%。越來越多的人在生命早期就經歷了健康問題。75%的老年人患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病,40%的45歲及以上人群患有某種殘疾,未來必須盡最大努力來減輕這種負擔。隨著全球疾病危機的到來,糖尿病和癌癥是印度老年人生命較常見的兩大威脅。此外,新出現的問題與心理健康有關,45歲以上的人群中有20%的人自稱患有某種心理病,主要是抑郁癥。
印度老年人的食物似乎也無法保障,45歲以上的人中有6%的人少吃或吃不上飯,5.3%的人盡管餓了也只能吃得很少。這種問題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它與營養和隨之而來的疾病有關。
因此,印度采取了保護措施,包括提供福利、法律救濟以及針對這一群體的優惠措施。然而,人們對提供福利知之甚少。只有不到12%的人知道《2007年父母和老年人贍養與福利法》,28%的人知道為老年人提供的各種優惠,對“英迪拉·甘地國家老年養老金計劃”“英迪拉·甘地國家孤寡婦女養老金計劃”等也不了解。
印度老年人對生活的期望值很低,他們的不安和脆弱使其成為被家庭、社區和社會虐待的對象。雖然只有5%的人報告過遭受虐待的情況,但實際上虐待老人的現象相當常見,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婦女。當務之急是為這些弱勢群體創建社會保障機構。隨著青年的流動性、貨幣的數字化加速,需重點關注老年人的健康問題。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