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共建“一帶一路”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秉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重大歷史性成就。與此同時,國家利益所在之地,就是國家安全所及之處。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向深入過程中,必須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刻把握國家安全的全面性、系統性,努力加強外部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遵循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歷史邏輯,把握共建“一帶一路”安全經驗
把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一直都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追求目標。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積貧積弱、飽受欺凌,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國家安全觀的核心要義;新中國成立之初,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家安全環境,中國共產黨人以謀求“站起來”為核心,奉行防御優先、積極防御的國家安全戰略;改革開放之后,面對世界政治逐步朝多極化方向發展、各國之間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國際形勢,中國共產黨人以謀求“富起來”為核心,開創了和平建設、互信協作、和諧發展的國家安全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舉旗定向,準確把握我國國家安全形勢面臨的新變化、新特點,以謀求“強起來”為核心,深刻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安全學說,深刻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地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克服了西方國家安全理論的階級局限性,以極具開拓性的理論視野,超越了傳統國家安全理論,實現了國家安全思想和實踐的重大發展。
遵循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歷史邏輯,就是要在保障中國國家利益中構筑共建“一帶一路”的安全鐵壁。國家安全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在政策協調、規劃對接、機制建設、項目實施中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其他合法權益,為沿線人民創造良好生存發展條件和安定生產生活環境,激發全體人民維護和捍衛國家安全的巨大力量。要在統籌兼顧中建構共建“一帶一路”的安全格局。共建“一帶一路”不僅要在政治、軍事、國土、經濟等傳統安全領域維護國家安全,更要在社會、文化、生態、信息、意識形態等新興領域捍衛國家安全,要不斷深化系統思維、強化底線思維,做到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人民安全,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既重視安全問題又重視發展問題,既算經濟賬、又算政治賬,也算安全賬。要在堅持底線思維中筑牢共建“一帶一路”的思想防線。面對越來越復雜的國內外局勢,要通過加強理論研究、新聞宣傳、文藝傳播,不斷在共建“一帶一路”中增強憂患意識、強化安全思維,始終繃緊維護國家安全這根弦。
遵循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論邏輯,把握共建“一帶一路”安全規律
理論上的清醒才能促進實踐上的堅定。共建“一帶一路”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偉大創舉,對世界安全格局的影響極為深遠,這必然要求重新審視傳統的安全觀,并作出相應的調整,以更好地適應客觀現實的變化,讓各參與國國家安全都得到切實有力的保障。在推動“一帶一路”安全建設過程中,需要深刻領會總體國家安全觀聚焦“總體”的理論氣度、“十個堅持”的理論要義、人民立場的理論品格、強化斗爭的理論特質,在深化理論認識中把握客觀規律性。
遵循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論邏輯,就應秉持“開放的安全觀”摒棄“封閉的安全觀”,著眼于服務人員、生產要素、商品的便捷高效流通,在國際法框架內構建我國海外利益保護的制度體系,在擴大開放中動態地謀求安全,在維護國家安全中不斷夯實對外開放基礎;應秉持“利益融合的安全觀”摒棄“軍事威脅的安全觀”,樹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以發展利益為紐帶,積極推進“人類安全共同體”和“安全利益共同體”建設,著力構建“你安全、我安全、大家安全”的新型安全格局;應秉持“海陸兼備的安全觀”摒棄“偏執陸地的安全觀”,堅持陸海統籌、陸海協同、陸海一體,構建陸海兼備的新安全格局;應秉持“系統的安全觀”摒棄“單項的安全觀”,堅持系統思維,將各類安全目標有機統一起來,不斷提升維護國家安全的整體能力水平;應秉持“集體協作的安全觀”摒棄“個體分散的安全觀”,在共建共享、共贏互利中構建集體安全新機制。
遵循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實踐邏輯,把握防范共建“一帶一路”安全風險著力點
總體國家安全觀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對開展共建“一帶一路”具有豐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在戰略層面,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在操作層面,形成了一整套包括安全體制、機制、法律、戰略、政策等在內的較為完整的國家安全制度體系。堅決維護國家安全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按照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具體要求,科學把握“五個統籌”的全面性、系統性、整體性、融合性,以“發展安全”為總體目標,“人民安全”為價值導向,“開放安全”為主要方式,“綜合安全”為基本要求,“共同安全”為重要支撐,不斷形成推動“一帶一路”安全建設的多維度強大合力。
遵循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實踐邏輯,就是要匯聚沿線國家的安全共識、凝聚沿線國家的安全力量。應秉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不斷強化安全共同體意識,有效防范應對各種反對勢力對共建“一帶一路”的干擾和破壞。要強化沿線國家之間的務實合作,積極引導國際安全合作,全面落實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融合,實現沿線各國生產力有機互補,以更多發展成果促進沿線國家實現共同安全。實踐證明,“一帶一路”要成為“安全之路”,必須打造凝聚民心、匯集民力的共同體,積極營造守望相助、合作共贏的輿論環境,唯有如此,才能收獲穩定持續的周邊安全環境。要齊心協力探索沿線國家安全保障制度,加強“帶”和“路”之間的頂層設計與戰略規劃,不斷完善“一帶一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依托區域合作機制,加強沿線國家安全保障協調聯動,強化內外部安全信息整合,推動形成整體安全合力。
來源:兵團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