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不卡一区_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_99热精品在线

加大投資布局 中國企業家看好歐洲市場

2024-05-15 14:00:52 作者:覃秘 李興彩 夏子航 俞立嚴

圖為位于匈牙利比奧托爾巴吉的蔚來能源歐洲工廠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中國企業在法國等歐洲國家的最新布局及合作進展備受市場矚目。據獲悉,有超過60家公司的企業家隨團訪問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三國。從企業類型看,新能源企業是主力,同時也不乏人工智能、潮流玩具等領域的明星企業,而一批隨團訪問的民營企業家身影也牽動著投資者的目光。

此次出國訪問給企業家們留下哪些深刻印象?不同行業企業“出海”有何新規劃?企業家們在歐洲看到了哪些新機會?多位企業家代表分享了此次隨團訪問的見聞與收獲。

減碳決心堅定 新能源是大勢所趨

廈門鎢業董事長黃長庚說,此行印象最深刻的是歐洲地區尤其是法國,對新能源產業的高度重視。不同于此前部分關于歐洲放緩甚至放棄電動汽車的報道,他看到了以法國為首的歐洲國家仍然在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步伐。

據了解,來自新能源領域的10多家公司的企業家參加了此次訪問。電池及電池材料領域有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遠景科技集團董事長兼CEO張雷、廈門鎢業董事長黃長庚;光伏領域有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天合光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新能源汽車領域有吉利控股集團CEO李東輝,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還有充電樁等下游應用領域的萬幫數字能源、星星充電、九號公司等公司負責人。

劉金成介紹,中法企業家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期間,中法企業家圍繞產業創新與互信共贏、綠色經濟與低碳轉型、新質生產力和可持續發展等三個專題進行了充分研討。

令三安光電公司副總經理、湖南三安董事長林志東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法國政府對中國的新能源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從電池技術到整車的進展都表示認可,也歡迎中國的新能源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去歐洲投資發展。林志東表示,整個會議期間,雙方尤其是法國對環境變化非常關注,因為新能源能夠帶來環境的改善,所以雙方都明確支持。

認可中國實力 “雙向奔赴”基礎牢

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法方鼓勵中方企業在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等領域的投資和創新,位于杜埃的動力電池工廠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馬克龍說,中國在電池、新能源車、光伏等多個領域擁有舉世公認的專長,歡迎中國企業來法國投資。遠景科技集團與法國企業蘇伊士在零碳電池產業園的合作,以及在“選擇法國”峰會期間宣布的廈鎢新能源與Orano在電池前驅體生產領域的合作只是開始。

馬克龍提到的位于杜埃的動力電池工廠由遠景科技集團投資。該工廠于2021年6月啟動建設,目前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該工廠是法國第一家數字化、綠色化的動力電池超級工廠,將為雷諾等法國著名國際車企客戶提供最新一代高性能、高安全性和零碳的動力電池產品。

此次活動期間,遠景科技集團與蘇伊士簽署了諒解備忘錄以締結戰略伙伴關系,共同在法國創建電池零碳產業園(NZIP)。張雷表示,雙方將利用遠景的可再生能源系統解決方案和智能物聯網平臺,支持法國成為歐洲零碳電池回收的中央樞紐。“我們看好法國市場。”張雷說。

廈門鎢業控股子公司廈鎢新能與法國ORANO SA簽署了《建立電池產業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協議》,深化雙方在研發與材料回收方面的技術與商業合作。2023年5月,廈鎢新能與ORANO SA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在法國北部港口城市敦刻爾克設立兩家合資企業,分批建設電池正極材料及前驅體生產線,未來將為當地提供1000多個工作崗位。

高工鋰電認為,中法新能源合作“雙向奔赴”的背后,最根本的是雙方有相互契合的利益訴求,這也為接下來雙方的合作奠定了穩固的基礎。一系列的簽約活動,同樣釋放出中法新能源產業鏈“雙向奔赴”的熱情與決心,而這也將架起中法能源轉型務實落地的合作之橋。

溝通增進信任 推動合作走向深遠

林志東表示,中歐合作的趨勢還是很明顯的,各個行業的龍頭企業,在歐美都已經有比較好的國際合作。“全球化布局與合作是三安光電持續推進的主題,三安日前在德國慕尼黑設立了分公司,從研發到銷售市場全面加強全球化布局。在碳化硅領域,公司和意法半導體合資,一起聯合拓展全球市場。”

“現在就是未來的開始,之后的世界舞臺上,將會活躍著更多中國新興技術與品牌。”商湯科技CEO徐立表示,如今活躍的中國外貿“新三樣”,向外界傳遞的是更加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的形象。參加此次訪問,以及一直以來我們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發展,讓中國企業更有信心、也更有使命感,讓中國品牌走向世界、讓中國科技和中國創造惠及更多人。

徐立說,中法兩國關于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發表的聯合聲明,反映出大家對于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的充分關注及對于技術全球治理的高度重視和努力。中國邀請法國參與將在上海舉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并愿意參加法國將于2025年舉辦的人工智能峰會及其籌備工作。這些都表明,人工智能的機遇和挑戰,本質上都是全球性的,需要共同討論技術發展的路徑以及可能面臨的不確定性,才能更好地做好技術普惠、智能向善。

李仙德認為,溝通是增進信任最好的方式,不了解才會誤解,中國企業特別是新能源企業要多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和自己的故事。

(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劉明月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