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堅持暢通大動脈大通道、加快建設交通強省。河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凱9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河南正加快形成空港、陸港、公路港、水港、口岸銜接融合的多式聯運大格局,社會物流成本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連接東西、貫通南北的交通區位優勢正在轉化為樞紐經濟優勢、綜合競爭優勢。
王凱介紹,河南省把構建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作為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撐,米字形高鐵網全面建成,鄭州機場躋身全球機場貨運40強,鄭州國際陸港具備年開行萬列中歐班列能力。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居全國第二。建設內河港口6個、功能性口岸9個。
河南省副省長張敏介紹了河南在推進“空中絲路”建設方面的具體舉措。
一是“一條航線”。鄭州—盧森堡“空中絲路”是河南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標志性名片。自2014年6月開通以來,以鄭州、盧森堡為“雙樞紐”,通過一條航線,架起互聯互通的橋梁,“一點連三洲、一線串歐美”,通達24個國家200多個城市。北歐的三文魚、南美的車厘子、意大利最新款的時裝,在入境鄭州機場以后,12小時內就能分撥到全國各地;河南制造的智能手機、精密機械、美妝飾品等也能通過這條“空中絲路”走向世界。
二是“雙向奔赴”。鄭州、盧森堡發揮各自的區位優勢,密切合作、共建共贏,貨郵吞吐量分別躋身于全球40強和20強。利用“空中絲路”,河南也在積極打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等航空偏好型產業集群,匯聚起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強大動能。隨著鄭州、盧森堡旅游簽證平臺的高效運營、客運直飛航線的順利開通,河南與世界的聯通更加便利、交流也更加密切。目前已有198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河南,河南的企業也走向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前不久,“盧森堡文物精品展”在鄭州精彩亮相,兩地文物實現了雙向交流。下個月,第二屆“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論壇將在盧森堡舉辦,兩地正從“硬聯通”走向“心相通”。
三是“四路并進”。河南依托“空中絲路”,大力發展空中、陸上、海上、網上四條“絲綢之路”,在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中形成立體開放新格局。中歐班列滿載滿回,形成聯通40多個國家的國際物流網絡。跨境電商“買全球、賣全球”,年交易額突破2300億元。我們正在建設的周口港等6個現代化港口,實現內河航運通江達海,構建中原出海新通道。
張敏表示,下一步,河南將進一步打造鄭州至歐洲、東南亞更多城市的“空中絲路”,做強樞紐經濟,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高地。
(來源:新華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