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關鍵之年,江蘇緊緊圍繞“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走在前”重大任務,依托自身特色資源,扎實推進鄉村振興。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始終堅持金融報國為民理念,潤澤“新時代魚米之鄉”,助力鄉村振興。為充分展示江蘇廣袤鄉村的風貌產物、文旅資源、特色產業、村容村貌,全面反映江蘇產業發展的美麗農村建設畫卷和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案例成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交通廣播(長三角)聯合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推出大型紀實采訪節目:“美麗鄉村協奏曲”《鄉音博物館》。
何為“鄉音博物館”?
這是一個需要用耳朵與心靈聆聽的“博物館”,是一款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交通廣播(長三角)和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聯袂打造的用各種聲音搭建的“鄉音館”。總臺中國交通廣播(長三角)主持人永杰會前往江蘇各地市,探訪鄉村振興帶給水韻江蘇的壯麗發展,他是“聆聽者”,也是“見證者”。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各基層機構的崗位建功先鋒們會和主持人一起走進平日服務的家家戶戶,講述他們和鄉里鄉親的故事,他們是“奮斗者”。江蘇各地的鎮村負責同志和鄉親們也會用家鄉話、心里話回顧和展望江蘇鄉村的變化與發展,他們是“親歷者”。
江蘇鄉村
同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交通廣播(長三角)主持人、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的同志和江蘇各地鄉村負責人還會共同收集鄉野間的自然之聲和自然之景,集中呈現新時代江蘇鄉村的文化元素、農村景觀、豐收景象,形成“聽見鄉野”“鄉音回聲”“鄉野映像”三大音視圖板塊,用“民之聲”“鄉之音”“農之歌”全角度、多維度地表現江蘇新農人求富、求知、求美、求樂的追求和向往。
《鄉音博物館》第二篇章,讓我們走進江蘇鎮江。
鄉野自然之景
萬里長江奔流向東,與貫穿南北的千年大運河交匯,“十字黃金水道”賦予鎮江優越的地理環境、良好的自然稟賦和爭雄的精神特質。黨的十八大以來,鎮江勇擔使命、創新實干,交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鎮江成績單”。
時值春耕,《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落實農業現代化走在前重大要求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發布,為江蘇各地2024年春耕播種作出指導。保障糧食供給、支持春耕生產是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作為國有商業銀行,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正進一步加大糧食安全保障力度,將金融活水注入田間地頭。
十年間,鎮江全市上下將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持續推動農業產出高效化、農業生產機械化、農業發展綠色化、農業服務系統化。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從2014年的214.02億元提高至2022年的284.06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1縮小到1.86∶1。83歲的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趙亞夫說,通過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不僅農民的“錢袋子”鼓了,建成的立體生態系統還有助于恢復生物多樣性。
航拍農村美景
十年間,堅守報國為民初心,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增強“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強化“事事落實到位”的執行力,擼起袖子加油干,努力推動“很有前途”早日跑進現實。截至2023年末,該行在鎮江市投放人民幣貸款總額為826億元,十年間增長了3倍。
現代高效農業是農民致富的好路子。為了讓廣大農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也為了繼續探索貧困村如何通過發展現代化農業走出貧困實現小康,從鎮江市人大常委會崗位上退休的趙亞夫來到鎮江戴莊村。“趙老剛到村子時,我們還轉不過彎來,認為祖祖輩輩都是這樣種水稻,誰還能種出個其他樣子來?!痹S多村民都將信將疑。
“不種出個樣子來,怎樣面對鄉親們。”后來,趙亞夫承包土地作示范,收益果然高出普通種植數倍,于是村民紛紛向趙亞夫請教。多年來,趙亞夫及其團隊在鎮江市人民政府的幫助下,引導各地村干部組織發動農戶,利用鎮江當地環境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有機高效農業,服務當地農民。
除了趙亞夫,近年來,還有越來越多的“新農人”走進鄉村、扎根田野、服務農民。
林牧場舊址
2023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鎮江新區永興農機機械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巧匯報了作為新農人發展現代農業的心得體會,并現場聆聽了重要講話。一年來,魏巧帶著她的新農人團隊,在科技種田的道路上積極創新,以新理念新技術助力農業生產節本增效。在魏巧看來,提高糧農種植積極性,保障糧食安全,正是她最好的匯報。
近年來,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以鎮江大力弘揚“為農民服務一輩子”的亞夫精神為契機,將服務鄉村振興融入具體行動中。當前,中國銀行江蘇鎮江分行存貸款規模均邁上800億新臺階。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鄉音博物館》第二篇章,在江蘇大地春耕啟幕之時,看江蘇鎮江和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用實際行動聯合書寫“鎮江很有前途”時代命題的耕耘歷程。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