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不卡一区_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_99热精品在线

“跨境理財通”邁入2.0階段 新機遇下金融機構如何作為

2024-02-07 17:00:11 作者:馬梅若

作為連接跨境投資者的一座橋梁,“跨境理財通”又迎來了升級版。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監管局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監管局聯合發布新修訂的《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

“本次修訂被業內稱為‘跨境理財通’2.0,涉及投資者準入條件,參與機構范圍、合格投資產品范圍、投資者個人額度等方面的優化調整,將有利于跨境理財通業務規模擴大,助力大灣區跨境財富管理市場發展。”大灣區金融研究院主任級研究員王巍表示。

“總體來看,《實施細則》修訂后,將進一步提升‘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的便利性,拓展參與主體和產品范圍,擴大政策覆蓋面,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更好地支持大灣區打造優質生活圈。”受訪專家表示,通過優化投資者準入條件、擴大合資格產品范圍、適當提高投資者個人額度等措施,有效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者的廣泛參與,支持投資者合理配置符合自身需求的跨境金融資產,進一步推動大灣區民生金融融合。

試點深受投資者歡迎 便利大灣區居民享受優質金融服務

“跨境理財通”業務自2021年試點以來備受市場關注。為順應各方參與主體的訴求,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聚焦提升便利性、拓寬市場、規范服務,對試點政策進行了優化。

據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原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原副局長郭云喜介紹,“跨境理財通”進一步拓寬了灣區居民的資產配置渠道,滿足了個人投資者的多元化投資需求。在業務量方面,“北向通”突出體現為投資者人數較多,“南向通”突出體現為匯劃金額較大。其主要原因與三地業務便利程度、投資者范圍、境內外資金市場形勢的差異情況相關。

此前,為更好發揮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作用,經廣泛調研、評估論證,在總結前期試點經驗的基礎上,2023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澳門金融管理局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優化舉措。

據獲悉,截至2023年末,粵港澳大灣區共有67家銀行、6.9萬名個人投資者參與“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累計辦理相關資金跨境匯劃金額128億元。2023年,“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相關資金跨境匯劃金額105.9億元,同比增長3.8倍。

“截至目前,超2.5萬個人投資者選擇在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辦理‘南向通’或‘北向通’業務。”中行深圳市分行有關業務負責人介紹。

作為跨境金融的先行者、“跨境理財通”的首批試點銀行,中行深圳市分行表示,正在積極布局“跨境理財通”2.0版本。“在中國銀行的統籌下,我們不斷豐富金融產品供給,聯合中銀香港和澳門中銀共同推進‘跨境理財通’2.0版本的優化升級工作,目前,已在業務流程、系統開發、產品甄選、客戶服務等各方面基本準備就緒。”中行深圳市分行有關負責人表示。

投資者個人額度提高至300萬元 政策紅利進一步釋放

“跨境理財通”2.0是在前期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多項政策的優化。跨境金融研究院院長王志毅表示,此前對投資者的門檻較高,但是單個投資者的額度卻僅有100萬元。與此同時,還需要按照理財通的要求開立匯款戶和投資戶。“‘跨境理財通’2.0版本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適當提高了投資者個人額度。將投資者個人額度由100萬元提高至300萬元,進一步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投資者投資需求。”王志毅說。此外,還有研究機構稱,綜合考慮部分商業銀行香港分行代銷的單一產品起售金額較高,額度上限的提升有利于私行客戶進一步打開多元資產配置的空間。

同時,本次《實施細則》還優化了投資者的準入條件。據了解,調整“南向通”業務的內地投資者參與條件,新增內地投資者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的可選條件,支持更多大灣區居民參與試點。

業務機構試點范圍和合格投資產品范圍也進一步擴大。“在32家試點銀行的基礎上增加了符合要求的證券公司作為試點機構,有利于吸引證券公司客群參與試點。”王巍表示,在“北向通”投資產品范圍中,增加內地銷售銀行的人民幣存款產品;同時,將“‘R1’至‘R3’風險等級”公募證券投資基金范圍擴大為“‘R1’至‘R4’風險等級”公募證券投資基金(風險較高的商品期貨基金除外),使北向客群投資多元化。

對此,有專家表示,通過擴大參與機構范圍等措施,為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者提供更多元的投資理財服務渠道。大灣區居民可以根據自身的投資偏好和開戶習慣,選擇證券公司或者商業銀行參與“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進一步提升了大灣區投資者參與“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的便利化程度。

業務規模快速增長 金融機構應更好地抓住政策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高凈值客戶多,存在著較強的資產多元配置意愿。根據《2021胡潤財富報告》,大灣區主要城市資產超600萬元的富裕家庭戶數達150萬戶以上,其中,香港、深圳及廣州分別為76.34萬戶、26.78萬戶及24.87萬戶。自2021年“跨境理財通”推出以來,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投資者需求,而“跨境理財通”2.0更好地契合高凈值投資者需求,成為大灣區金融互聯互通體系建設和財富市場發展的重要支撐。自2023年2月初深港全面恢復正常通關以來,“跨境理財通”業務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王巍介紹,在理財產品中,受美元加息及境外存款利率高于境內的雙重影響,“南向通”存款產品最受投資者歡迎,余額由2023年初的3.94億元上漲到2023年12月末的48.28億元。她預計,“跨境理財通”2.0版本上線后,產品吸引力將進一步提升,投資客群及業務規模將上新的臺階,推動大灣區金融互聯互通及跨境理財市場的不斷發展。

對于金融機構而言,“跨境理財通”2.0要求銀行等試點機構進一步提升服務及創新能力。在王巍看來,試點機構應抓住政策機遇,持續豐富“跨境理財通”產品貨架,如配套推出“北向通”存款類產品,同時,應不斷提高產品的運營管理能力,更好地回應投資者的投資回報訴求。此外,試點機構應持續強化對客服務,通過“線上+線下”協同優化客戶體驗,線上可通過“見證代理+生物識別”,在對客服務的開戶、大額交易等環節為客戶提供非現場服務功能,線下服務應抓住當前兩地客戶跨境往來頻密、對跨境金融服務需求較多的時機,做好廳堂及綜合營銷。

中金研究分析認為,《實施細則》利好兩類金融機構:一是名單內內地合作銀行,政策利好帶來“跨境理財通”業務增量,有利于提升財富中收與客戶黏性,同時,人民幣存款入圍投資貨架,可能帶來增量存款;二是新增名單內證券公司,更豐富的產品譜系或有利于新增拓客。建議上述機構應重視優化系統對接效率、簡化客戶簽約流程。

有業內人士建議,隨著試點業務升級,可以通過進一步優化宣傳銷售安排,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三地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業務合作。大灣區內地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可根據修訂后的《實施細則》,在宣傳銷售方面更緊密合作,提升對投資者的服務體驗,有效促進大灣區金融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為大灣區居民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

王巍提醒,由于兩地法制體系不同、營商環境不同,需要試點參與各方進一步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做好宣傳解釋,打消投資者投資顧慮;在信息跨境傳遞和運用方面,應注意遵守三地有關法律法規,切實做好客戶信息、隱私和財產等方面的安全保護。

(來源:金融時報)

責任編輯:劉明月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