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
1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既遵循現代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更具有適合我國國情的鮮明特色,與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質區別。我們要堅定自信,在實踐中繼續探索完善,使這條路越走越寬廣。”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思想深邃、視野宏闊、論述精辟、內涵豐富,具有很強的政治性、理論性、針對性、指導性,對于正確認識我國金融發展面臨的形勢任務,深化對金融工作本質規律和發展道路的認識,全面增強金融工作本領和風險應對能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探索新時代金融發展規律,不斷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本質的認識,不斷推進金融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積累了寶貴經驗,逐步走出一條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概言之,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就是“八個堅持”: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八個堅持”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是體現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的有機整體。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系統把握“八個堅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是金融工作的目標。什么是金融強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強國應當基于強大的經濟基礎,具有領先世界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同時具備一系列關鍵核心金融要素,即:擁有強大的貨幣、強大的中央銀行、強大的金融機構、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強大的金融監管、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近年來,我國金融行業快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銀行業資產規模位居全球第一,股票、債券、保險規模位居全球第二,外匯儲備規模穩居世界第一,金融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同時也要清醒看到,我國金融體系“大而不強、大而不精”的問題依然存在,金融領域各種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仍然較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高,金融亂象和腐敗問題屢禁不止,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薄弱,距離金融強國尚有差距。因此,必須正視差距、認清不足,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為目標,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建立健全科學穩健的金融調控體系、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體系、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系、完備有效的金融監管體系、多樣化專業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因此,需要全面加強金融監管,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著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系統性風險。對于各級金融監管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來說,要明確責任,加強協作配合,在市場準入、審慎監管、行為監管等各個環節都要嚴格執法,實現金融監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讓金融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對于各地來說,要立足一域謀全局,落實好屬地風險處置和維穩責任,處置過程中要堅決懲治腐敗,嚴防道德風險。金融監管是系統工程,金融管理部門和宏觀調控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司法機關、紀檢監察機關等都有相應職責,所以還要加強監管協同,健全權責一致的風險處置責任機制,同時敢于亮劍,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
金融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金融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動力。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要通過擴大對外開放,提高我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和規則影響力,穩慎把握好節奏和力度。當前,提升金融業制度型開放水平是重中之重,要以此為重點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協議中金融領域相關規則,精簡限制性措施,增強開放政策的透明度、穩定性和可預期性,規范境外投融資行為,完善對共建“一帶一路”的金融支持。同時,要加強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統籌好金融開放和安全,守住開放條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線。
當前,世界各國在金融領域的競爭,不只包括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基礎設施等“硬實力”競爭,更有理念、價值觀、行為規范等“軟實力”競爭。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設金融強國,要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這既是有效防范金融風險、提升金融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我國從金融大國走向金融強國的必然要求。要做到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弘揚以誠為本、以信為先的文化傳統,構建市場經濟基礎上的現代誠信體系;做到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傳承發展富民厚生、義利兼顧的傳統經濟倫理,不斷增強金融體系的普惠性;做到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堅持穩中求進,確保金融政策穩健有效,推動金融發展行穩致遠;做到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守正不守舊、不懼新挑戰,形成創新紅利;做到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增強金融從業者的規矩意識、法治意識,持續推進金融制度建設,以科學有效、系統完善的金融法治體系為金融業發展保駕護航。
金融是“國之大者”,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廣東是經濟大省、金融大省,全省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刻理解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豐富內涵、精髓要義和實踐要求,增強金融思維和金融工作能力,堅持經濟和金融一盤棋思想,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統籌推進經濟和金融高質量發展,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