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銀行理財規模和收益“回暖”。
“理財要趁早”“從‘投’開始‘盈’新年”……據了解,開年以來,銀行理財規模迎來回升,整體“破凈率”和“負收益率”也逐步回落,含權類產品、固收類產品業績表現均實現增長。其中,現金類理財規模和收益率均大幅升溫,受到投資者熱捧。
資管人士認為,銀行理財2024年“開門紅”成績可圈可點,主要受到機構自身產品管理能力提升、債券市場開年熱等因素影響。2024年理財公司仍青睞風險水平較低的現金管理類和固定收益類產品,但對權益投資的關注度也有所提升,混合類和權益類產品的占比有可能上升。
現金類產品領漲
銀行理財規模迅速回暖
“一定要深入了解本行重點新產品和未來發行計劃”“宏觀市場回顧和展望”……據了解,近日多家銀行舉辦理財業務2024年“開門紅”交流會,通過詳細講解今年新發理財產品,幫助銀行理財業務人員進行“開門紅”營銷,從而滿足客戶不同的理財需求。
“開門紅”營銷啟動以來,銀行理財規模迎來回升,迅速實現回暖。據廣發證券固收團隊統計,2024年首周銀行理財規模環比增長1437億元至27.22萬億元,各類產品規模均上升,現金類產品領漲。
從投資方向看,現金類產品規模上升幅度最大。“跨年前后,資金靈活性較高的現金類產品規模往往先降后增。開年首周,現金類產品實現最大漲幅,環比擴容886億元至8.6萬億元。”廣發證券固收團隊表示。
展望1月后續銀行理財規模,廣發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劉郁表示,結合歷史1月規模變動情況,2020年至2023年,各年1月理財規模環比變動分別為+13500億元、-4100億元、+3750億元和-12243億元,跨年后規模回升的規律并不絕對。如果1月信貸投放規模較大,當母行負債端資金面臨階段壓力時,可能會放緩資金回流進程。
“2023年存款利率經歷較大范圍調整,導致部分存款資金或流向理財領域。”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這對理財市場來說屬于利好,但后續理財規模能夠持續回升,需要看理財產品自身凈值波動情況,產品收益穩定才能吸引和留住更多的資金。
理財收益率走高
警惕后市復雜波動
開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破凈率下降,業績不達標率持續下降,收益率表現可圈可點。
廣發固收數據顯示,銀行理財產品開年首周業績負收益率占比持續下降至1.5%。從產品類型來看,含權類產品業績表現逆勢增長,可投股票“固收+”產品近7日收益率中樞環比增5.05個基點至8.6%,權益及偏股混合型產品轉為正收益,收益率為11.9%。固收類產品業績表現穩定向好,不可投股票“固收+”和純固收類產品近7日收益率中樞分別小幅增至5.2%和4.5%。
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不斷攀升,受到市場廣泛關注。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月7日,在有數據統計的1069款現金類理財產品中,有102款產品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上漲至3%以上,11款產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已至4%以上。
針對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增加,理財公司人士認為,一方面緣于一輪債權類資產收益釋放;另一方面,與元旦、春節等特殊節點有關,市場資金需求較大,短期資金利率出現攀升,帶動了該類產品收益率走高,但這屬于階段性現象難持續。
展望后市,普益標準研究員尹鈴越表示:“由于政策著力于降低存款利率,以及債市可能呈現出震蕩偏強的走勢,理財產品的配置端壓力進一步上升。另外,部分城投債倉位可能需要尋求其他資產配置替代選擇。”
“2024年,理財產品收益率可能會繼續面臨挑戰。”尹鈴越提示稱,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可能會呈現出更為復雜的波動走勢,理財公司和投資者要更加注重風險管理和資產配置的靈活性,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主打“低波穩健”策略
靈活應對市場變化
“開門紅”后,銀行理財規模和收益能否穩步“上升”?
多位銀行理財人士表示,受2022年11月“破凈潮”“贖回潮”影響,2023年上半年理財規模下降明顯。隨著凈值逐漸修復,2023年下半年至今理財規模回升,接下來理財公司需要提升自身應對市場波動的能力,才能為投資者帶來更加穩健的財富收入。
“理財產品規模增長,主要源自3個月及以下期限產品,當前銀行理財投資者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的‘求穩’態度明顯。”普益標準研究員屈穎表示,當前投資者更愿意選擇流動性相對較強的短期產品應對市場變化,靈活調整配置;建議理財機構可適量布局短期限產品適應當前投資者流動性偏好,以實現理財規模的穩步增長。
據了解,多家理財公司2024年的投資策略重點關注“流動性”和“防風險”,以便更快速地響應市場變化,降低產品破凈的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為投資者創造長期價值。
一家國有大行理財子投資部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要抓住布局產業債的投資機遇,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票息策略和杠桿策略相結合,把握交易機會。同時加大對利率債、存單和金融債的交易力度,保持組合的流動性。
“一定要為客戶帶來‘穩健、低波’的財富收入。”華東一家理財公司投資經理稱,今年將更加注重風險把控,強化內部投研團隊的專業化分工和合作。在市場行情出現反轉的時候,投資經理應利用專業能力,對市場做研判和靈活應對,在保持負債端的穩定性基礎上,再追求收益的穩健。
(來源: 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