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從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深圳人行)了解到,2023年,深圳的多家銀行創新孵化了“跨境硬錢包”、數字人民幣預付式平臺、數字人民幣普惠信貸、數字化補貼平臺等一系列數字人民幣領域“首創產品”。深圳人行正積極推動數字人民幣繼續在深圳創新的沃土上生根發芽,實現了從“嘗鮮”到“常用”、從“支付”到“智付”、從“產品”到“產業”的三大轉變。
數字人民幣在C端的應用已經實現大范圍商業化,而在B端的應用,目前仍處于小范圍試點階段。受訪銀行界人士普遍認為,數字人民幣在B端的應用較C端具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盈利空間,其商業化推廣指日可待。
有銀行界人士表示,目前各大試點銀行在數字人民幣相關產品及服務的研發、推廣、運營等方面投入不少,一方面是為了搶占先機,更重要的是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希望政府更多參與數字人民幣受理環境的改造。2024年數字人民幣硬錢包
將面向全球來華人士
據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深圳中行)介紹,在人民銀行指導下,深圳中行自主設計開發的數字人民幣硬錢包自助發卡機,目前已有17臺設備,陸續布設在中國銀行羅湖區轄內的各個網點。
中國銀行數字人民幣硬錢包自助發卡機,設計初衷是為低成本、高效率的進行數字人民幣卡式硬錢包的發放,讓市民可以通過自助方式,便捷的申領購買到硬錢包,也可以讓數字人民幣運營機構,有動力、成本可控的對外正式提供數字人民幣硬錢包服務。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中國銀行聯同羅湖區政府、香港八達通集團,打造出為跨境人群(非本地居民)精準投放消費券的場景。經向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管局請示,獲準在深圳市羅湖區創新試點。
據深圳中行介紹,“跨境硬錢包”2.0模式,計劃2024年從面向香港入境人士擴展到面向所有境外來華人士,為其提供以下便利:
一是,入境后,無需手機網絡,只要憑護照在機場、口岸的中國銀行硬錢包發卡機上領取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卡(用visa、master充值);
二是,來華人士在機場各商戶即可消費,再直接坐觀光大巴進入市區(可享受政府免費乘車等補貼);
三是,直達城市各大商圈后,可立即持硬錢包無障礙消費,并可享受政府補貼,如類似今年4月的港人持硬錢包消費滿1000減200等;
四是,來華人士在深圳乘坐公交(約3元一次),同樣可以享受政府給予的補貼,帶動沿線消費。
據騰訊數字貨幣部總經理李茂材介紹,為提升境外來華人員支付體驗,亞運會、大運會期間,境外用戶在成都、浙江地區,可通過數字人民幣App掃微信支付收款碼支付。而為進一步提升跨境支付服務體驗,騰訊也積極參與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基于金融科技能力和現有跨境業務資源,從出境與入境方向探索試點應用項目。
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深圳建行)也在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的指導支持下,創新探索數字人民幣多邊貨幣橋,成功落地首筆對公跨境數字人民幣匯款業務;探索香港與內地互聯互通支付場景,創新實現深港兩地客戶使用數字人民幣錢包均可消費;合作推出數字人民幣跨境巴士,雙離線特性解決無網環境支付痛點。累計80場
數字人民幣促消費成深圳新常態
據深圳人行透露,臨近春節,深圳市鹽田區數字人民幣文旅消費券、深圳市光明區數字人民幣消費券等活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
從年初的“新春歡樂購”1億元餐飲數字人民幣紅包開始,深圳數字人民幣促消費活動貫穿了2023年全年,深圳人在“趕時髦”與“薅羊毛”的愉快氛圍中體驗了豐富的數字人民幣優惠活動,福田區、羅湖區開展的全國首次數字人民幣深港跨境購物節活動,也讓香港人第一次體驗了深圳便捷的數字人民幣支付。
據了解,2023年深圳各級政府與運營機構已累計開展了80場數字人民幣促消費活動,活動范圍從餐飲零售拓展到了旅游、住宿、黃金消費等領域,形成了帶動消費的新常態,同時也為夯實數字人民幣用戶基礎提供了有效保障,2023年前11個月,深圳平均月活錢包近200萬個。全國首創數字人民幣預付式平臺據深圳人行介紹,深圳是全國唯一開展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規?;瘧玫某鞘?。2023年6月,深圳人行聯合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印發《深圳市開展預付式經營領域數字人民幣試點推廣工作方案》,在11個預付式經營領域推廣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應用,為解決預付式消費領域難題提供金融方案。
據深圳建行介紹,該行采用“產業+金融+數字化平臺”的思路,在深圳人行的指導下,成功實現全國首創數字人民幣預付式平臺,在消費領域不斷縱深推進數字經濟和餐飲、寵物行業等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中國人民銀行數研所在深圳建行調研指導時高度認可,并希望把建行的深圳經驗向全國推廣。截止目前深圳建行已與11個區級政府、7個市級主管部門達成合作,面向全市11個重點行業共4.6萬戶預付商家推廣,資金監管規模超1.1億元,為6.6萬市民保障預付費資金安全。
全國首創數字人民幣普惠信貸
深圳人行鼓勵引導運營機構和其他市場主體深入開展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創新與應用,推動了智能合約在供應鏈、保險等領域的應用。落地騰訊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企業信貸解決方案。今年9月,中國農業銀行深圳分行(深圳農行)聯合太平財產保險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與福田區企業望家歡農產品集團有限公司,落地了全國首單數字人民幣“圳品”菜心品質保險。
深圳農行為參與數字人民幣預付應用的企業提供純信用的融資產品“預收e貸”,實現了數字人民幣在普惠信貸領域的全國首創。該貸款產品基于數字人民幣可溯源特性,在全國率先創新探索“數字人民幣+數字普惠”模式,根據商戶數字人民幣管理平臺中的預收訂單等經營數據核定授信額度,解決了行業主管部門和經營主體關注痛點,有效滿足了商戶實際經營需求,拓寬普惠金融服務廣度,豐富了數字人民幣生態場景應用。目前,農行深圳分行已為鮮頌佳等餐飲企業發放“預收e貸”,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深圳建行創新推出數字人民幣“預付貸”,為商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通過大數據模型成功實現預付商家自動審貸批貸,滿足商家日常經營周轉的流動性需求,已成功為深圳市福田區某餐飲商家發放首筆貸款。
深圳建行商戶經營中心總經理秦明聰表示,發揮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獨特優勢,在產業金融領域前景廣闊。一是利用智能合約可編程性。建行將某集團企業的工程款結算條件寫入智能合約,實現有條件的自動結算,幫助企業保障資金監管安全。二是利用數字人民幣零手續費、實時到賬特性。建行與某集團合作的B2B支付平臺,在商戶收單和企業支付方面為交易減少成本、提高資金周轉效率。全國首創數字化補貼平臺
此外,深圳建行在深圳人行的支持下,創新打造全國首個數字化補貼平臺,以五分鐘快速上線、個性化精準投放、全流程穿透管理三大優勢,與深圳28家市區級政府單位開展數字人民幣合作,滿足政府快速落地活動需求,實現個性化配置與補貼資金定向投放,同時全流程監控資金流向,保障資金安全。截至目前平臺惠及參與活動市民247萬人次。
深圳農行則以大學生慈善助學金為發力點,開展了業內首筆基于智能合約的數字人民幣慈善業務,助力開啟了“數字人民幣金融+慈善”的合作新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較傳統慈善捐款的模式不同,以數字人民幣形式發放的慈善捐款資金,在發放前已通過寫入的智能合約,約定了該筆資金的流向、使用對象、使用比例等規則,還可以根據實際需求控制最大使用金額、使用起點等,實現自動化的捐贈資金分配及稅金繳納,極大提高了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
深圳建行還聚焦數字人民幣在證券基金等財富管理體系下的應用場景,以數字人民幣錢包作為橋梁,實現證券資金賬戶與數字人民幣體系的互聯互通,順利落地全國首筆數字人民幣向資金賬戶轉賬操作;同時深圳建行全面覆蓋數字人民幣申購贖回基金、數字人民幣購買場外理財、數字人民幣購買付費證券產品等場景,拓寬了投資者參與財富管理的場景選擇,形成全方位的數字人民幣財富管理服務體系。
(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