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公告顯示,在跨境支付方面,中國和新加坡將加強跨境數字人民幣的試點工作。目前,中國人民銀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正在開始一項試點,將允許兩國旅客使用數字人民幣在新加坡和中國支付旅游支出,這將增強旅客在海外旅行期間購物時的便利性。此外,在支付清算機構合作方面,新加坡當地銀行、中國銀聯國際也將根據各自法律法規,就新加坡PayNow和銀聯之間的跨境支付合作進行了早期可行性討論,以提升兩國之間跨境支付匯款的安全和效率。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不但意味著數字人民幣在跨境支付領域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與運作機制日益完善,也標志著越來越多國家在推動央行數字貨幣跨境支付方面已形成諸多共識與操作原則。
四方精創作為數字貨幣概念股,重點布局區塊鏈技術、金融級分布式數字化平臺等方向。其中,區塊鏈的數據防篡改、可追溯、身份驗證、保護隱私等特性能夠在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支付領域提升交易的安全性,基于上述技術能力,公司在“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方面,為mBridge(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提供了技術咨詢及項目實施工作,作為參與該項目的金融科技公司,四方精創在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中的應用方面積累了充分的技術優勢和多個成功案例。
據了解,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平臺已成功完成了基于四個國家或地區央行數字貨幣的首次真實交易試點測試,來自四地的22家商業銀行基于貨幣橋平臺為客戶完成逾160筆以跨境貿易為主的多場景支付結算業務。交易涵蓋四個司法管轄域及11個行業場景,交易總額超過20億元人民幣,其中四方精創為銀行開發的跨境支付系統,年處理金額已達到人民幣萬億元級別。后續隨著數字人民幣“出海”范疇的擴大,四方精創在跨境支付領域的相關業務有望取得摘得更大果實。
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表示,相比現有的跨境支付體系需要通過一家或多家代理銀行,導致支付鏈路長且費用高,基于貨幣橋的央行數字貨幣跨境支付模式,令銀行可以在無損、合規的情況下大幅提升交易效率并有效降低跨境支付成本。根據貨幣橋真實交易的經驗,數字貨幣的跨境支付交易成本可以降低至少50%。這也意味著四方精創具有相當技術優勢的跨境支付、跨境金融科技服務、數字人民幣業務、多邊數字貨幣橋結算業務都將迎來更大發展。
(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