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不卡一区_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_99热精品在线

中國數字金融監管仍需加強

2023-12-12 15:05:15 作者:徐蔚冰

“數字金融是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金融形態,是金融與數字技術結合的高級發展階段,是金融創新和金融科技的發展方向。”12月9日,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院長孫寶文在該院舉辦的數字經濟研討會暨數字金融藍皮書發布會上表示。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數字金融藍皮書:中國數字金融創新發展報告(2023)》(以下稱“藍皮書”)里,課題組將數字金融定義為,持牌金融機構運用數字技術,通過數據開放、協作和融合打造智慧金融生態系統,精準地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金融服務的金融模式。

中央財經大學副院長李濤表示,自2021年以來,我國數字金融呈現融合化、場景化、智能化、綠色化、規范化發展特點,以加快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為主線,數字支付模式不斷成熟,數字人民幣試點實現規模與領域雙突破,產業數字金融成為重要方向,數字金融總體沿著更加提質增效、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多元化支撐,不過數字金融監管方面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中國數字金融技術發展已居全球前列

藍皮書課題組指出,中國數字金融技術發展已居全球前列。

中國數字金融技術研發專利數量高增,居于世界領先地位。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全球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共申請了19萬項金融科技領域相關專利。其中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3個國家分別是中國、美國和日本,專利申請數量分別是10.7萬項、3.71萬項和0.7768萬項。總體來看,中國金融科技和數字金融技術的相關專利技術不管是數量還是增速都遠高于其他主要國家,其中以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最為突出,移動支付、大科技信貸、互聯網銀行等領域的技術水平都位于世界前列。在全球金融科技領域專利申請數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有7家中國企業上榜,分別是平安集團、螞蟻集團、中國銀行、騰訊科技、阿里巴巴、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尤其是平安集團,金融科技專利申請數量達到7472項,在整個數字金融技術的研發上具有明顯的優勢。從以上金融科技領域專利的申請情況來看,中國擁有強大的數字金融技術自主創新力量,在世界上已經處于領先地位。

數字人民幣發展提速大型科技平臺模糊金融業務邊界的風險仍存在

藍皮書課題組指出,我國數字人民幣發展正有序提速,數字人民幣支付滲透率攀升。

隨著支付寶、微信、美團、京東等App支持數字人民幣支付,數字人民幣場景應用范圍快速擴大,冬奧會成為數字人民幣重要的推廣場景。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31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地區累計交易數字人民幣數量為3.6億筆、金額為1000.4億元,支持數字人民幣的商戶門店數量超過560萬個。

藍皮書課題組同時指出,數字經濟時代,新模式、新業態等錯綜復雜。從過往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監管科技遇到的挑戰,同樣也是金融科技遇到的挑戰。盡管近年來“金融的歸金融,科技的歸科技”等管理原則愈加凸顯,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市場經營環境越發開放的大背景下,此類邊界卻依舊存有模糊地帶,可能帶來監管真空,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是大型科技平臺對金融業務的介入程度逐步加深,借助其在互聯網渠道多年累積的平臺資源優勢及客戶流量優勢,收購不同類型的金融牌照并介入持牌金融業務,如民營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網絡小貸、互聯網保險等。

課題組表示,近年來,我國逐步建立起了金融控股公司相關的管理框架,由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前述金融控股公司所控股的金融機構進行監管。截至2022年底,僅有中信金控、北京金控、招商金控三家獲得設立許可,以科技優勢見長的大型平臺仍有缺席。目前來看,大型平臺類企業的整改仍在持續,而在此過程中如何厘清金融業務與科技業務,如何在財報中區分金融收入與科技收入仍有待明晰。

二是部分平臺對外推出的產品及服務內容仍處于較為模糊的地帶,其中一個例子便是支付領域中的“月付”產品,具備信用支付的屬性,一些不熟悉、不了解“月付”產品使用的金融消費者在科技平臺的引導下,被自動選擇了“月付”支付。此類行為不僅侵害了金融消費者的選擇權,還有可能對其個人征信產生不利影響。因此,藍皮書課題組認為,從頂層視角來看,更應當關注到披著科技外衣的“金融創新”業務,細化管理舉措以及對產品合規性的界定,對于企圖打擦邊球、侵犯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企業主體進行處罰。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責任編輯:劉明月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