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將至,理財市場也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
近日,招銀理財、平安理財、信銀理財、光大理財、華夏理財等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布公告,將旗下在售理財產品費率進行下調,讓利客戶,費率調整范圍覆蓋固定管理費率、銷售手續費率、銷售服務費等多種。
銀行業資深觀察人士蘇筱芮表示,近期理財公司要加大費率優惠力度,是面臨理財業務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做出的一種展業策略,另外各家機構期望在“開門紅”階段取得理想業績以激勵士氣。
理財公司啟動費率“打折”活動
近日,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布公告對部分理財產品相關費率進行優惠,優惠的產品主要為固收類理財以及現金管理類理財。
12月份以來,招銀理財接連發布數條理財產品費率優惠公告,擬對旗下部分理財產品給予階段性費率優惠,覆蓋類型多為現金管理類以及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費率下調涉及固定投資管理費、銷售服務費等。
其中,招銀理財旗下招睿穩泰(安心)封閉2號、招睿季添利(平衡)4號、招睿安裕精選資產定開1號等多款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將自12月5日起開始階段性費率優惠,固定投資管理費由0.2%調整為0.1%或由0.15%調整為0.05%,優惠截止日期至2024年1月、5月,甚至到產品到期日。
除了部分固收類產品之外,現金管理類產品是本次費率優惠主要對象,招銀理財旗下招贏日日欣、招贏日日金、招贏日日盈、招贏日日享、招贏天天鑫、招贏聚寶盆、招贏開鑫寶、招贏朝招金多元進取型等多個現金管理類系列產品均迎來費率優惠,優惠內容同樣針對固定投資管理費,費率從0.2%優惠至0%,優惠期限多為一周。
無獨有偶,12月5日,華夏理財發布《關于華夏理財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8號開展費率優惠的公告》表示,根據產品費率階段性優惠安排,該公司擬對華夏理財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8號開展費率優惠,優惠的費率種類為固定管理費率、A份額銷售手續費率,優惠后費率均為0.05%/年,優惠期間自12月7日起,另行公告止。
此前,光大理財也對旗下一款理財產品費率進行下調。光大理財稱,為更好地服務新老投資者,降低投資成本,優化投資體驗,該公司將于12月6日至2024年12月5日期間開展“陽光金添利年年盈6號”理財產品費率優惠活動。
優惠期間,“陽光金添利年年盈6號”理財產品管理費、A份額銷售服務費、B份額銷售服務費費率分別為0.15%(年化)、0.15%(年化)、0.05%(年化)。
蘇筱芮表示,此次費率優惠主要集中在固收類產品和現金管理類產品中,主要還是因為銀行客戶以低風險偏好客群為主,因此從產品結構上看,固收類產品和現金管理類在理財產品中的規模占據了較大優勢,費率集中在這些產品,也能夠最大程度地吸引理財客戶。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提醒,降費、零費率并不代表不收費。通常情況下,銀行理財產品主要包括認/申購費、贖回費、管理費、銷售服務費、托管費幾類費用。
以一家理財公司一款現金類理財產品為例,該產品雖然向投資者免收超額業績報酬費用,但在滿足相關流動性風險管理要求的前提下,當產品持有的現金、國債以及5個交易日內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占產品資產凈值的比例合計低于5%且偏離度為負時,該理財公司要對當日單個產品投資者申請贖回份額超過產品總份額1%以上的贖回申請征收1%的強制贖回費用。
費率走低成趨勢
今年以來,理財市場在經歷兩次大規模“贖回潮”“破凈潮”后,居民投資趨于保守,一些理財公司多次通過減免費率向投資者傳達信心,甚至多家理財公司調整后產品管理費率降至0。
以寧銀理財為例,今年7月,旗下某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銷售服務費由0.4%(年化)降至0.15%(年化),固定管理費由0.4%(年化)降至0%。
在權益類產品方面,招銀理財更是推出“不賺錢不收管理費”的銀行理財權益類公募產品,引發市場關注。招銀理財也是首個明確提出“不賺錢不收費”的頭部理財公司。
招銀理財方面明確表示,如果當日累計凈值低于1.00元(不含),管理人將從下一自然日起暫停收取固定投資管理費,直至產品累計凈值高于1.00元(含)后恢復收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款產品為R5級(高風險)的權益類產品,也是目前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的唯一一款在售的高風險、權益類產品。
在手機APP銷售界面,招商銀行將該產品擬任投資經理作為產品特色進行宣傳。此前,招銀理財方面對外回應稱:“凈值低于1元暫不收取管理費是對首發認購客戶的負責態度,也是公司對投資經理的信心。”
此時有分析人士提出,招銀理財的這個措施可以提升產品競爭力,增強投資者信心。
在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看來,費率走低將成趨勢。具體而言,資管市場頭部效應明顯,隨著規模的逐漸擴大化,費率本身存在一定的下降空間。同時,市場競爭不斷白熱化,以費率作為抓手也是銷售手段之一。此外,隨著金融科技的不斷升級,管理成本也在不斷下降。
但總體而言,業內認為,提升理財產品投研能力仍是持久獲客的關鍵所在。蘇筱芮表示,費率降低,可能會階段性地吸引客戶,但長期來看,還是要依靠扎實的投研水平、優秀的理財業績來反饋給客戶。因此,理財公司還是要強化內功修煉,做好投研基本功,在做好產品風控的同時,不斷優化產品功能,豐富客戶體驗
普益標準研究員趙偉也提到,理財公司需要轉變思路,從優化產品架構和提升金融服務的角度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在優化產品結構方面,理財公司需要提供多元化和靈活性的產品來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客戶需求,完善豐富產品貨架,加強投資和風險管理,助力投資者實現保值增值目標。
“投研能力是理財公司打造綜合競爭實力的重中之重,也是財富管理行業努力的方向。”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相較公募基金等資管機構,理財公司可配置資產種類更為豐富,涵蓋非標債權、未上市公司股權的多元資產類別,要持續提升多資產、多策略的大類資產配置能力,并借助更有效的投研一體化機制,提升研究的綜合價值貢獻。
(來源: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