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國家統計局數據公布,前10月規上工業利潤數據。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1154.2億元,同比下降7.8%,降幅比1—9月份收窄1.2個百分點。其中,10月份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7%,連續3個月實現正增長,工業企業效益持續改善。
從三大門類上看,1—10月份,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11142.5億元,同比下降19.7%,較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44147.1億元,下降8.5%,收窄1.6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5864.6億元,增長40.0%,加快1.3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表示,10月份,宏觀政策效果持續顯現,工業生產穩定增長,工業企業營收加快回升,利潤延續恢復向好態勢,下階段,將有效發揮金融資源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作用,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激發經營主體活力,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塑造工業經濟發展新優勢,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0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0個行業利潤增速較1—9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轉增,利潤回升面達73.2%。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10月工業企業部門整體經營狀況延續改善態勢。復蘇行業面也更加廣泛,其中,裝備制造業等高技術制造業營收、凈利均保持較快增長,為工業企業利潤改善提供支持,國內制造業延續轉型升級態勢。
于衛寧表示,隨著下游需求不斷恢復,原材料行業產品價格總體回升,營收增長加快,利潤持續改善。其中,10月份原材料制造業利潤增長22.9%,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對規上工業利潤增長貢獻最大。同時,受益于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效果持續顯現,消費市場逐步回暖,消費品行業利潤持續恢復,10月份消費品制造業利潤增長2.2%,連續3個月增長。
此外,裝備制造業繼續保持穩定增勢,1—10月份,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1%,增速高于規上工業平均水平8.9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利潤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為35.1%,同比提高3.1個百分點。分行業看,電氣機械、鐵路船舶航空航天運輸設備、通用設備行業利潤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分別增長20.8%、19.1%、10.4%;汽車行業利潤增長0.5%,增速較1—9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
在企業效益方面,企業營收持續改善,規模效應不斷增強,助力企業單位成本下降、利潤率提高。10月份,規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4.58元,同比減少0.27元,連續4個月同比減少;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19%,同比提高0.01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同比提高。
從不同的企業類型看,1—10月份,規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私營、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利潤同比降幅較1—9月份分別收窄1.6、1.3和0.3個百分點;大、中、小型企業利潤降幅分別收窄1.0、1.2和1.9個百分點。
不過,周茂華提醒,10月份單月利潤雖有增長,但與前兩個月的兩位數增長相比,增速有所放緩。主要是受到國內工業品價格波動的影響,價格同比降幅較上個月擴大,而總體成本卻略有上升,擠壓了盈利空間。隨著國內經濟向潛在水平回歸,消費修復仍有較大空間,而且終端消費需求逐步向中上游傳導,工業品銷售和價格整體有望持續改善,疊加未來數月基數正向效應帶動,工業部門經營狀況改善態勢有望延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