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2024年全球經濟形勢、資產配置趨勢受到市場廣泛關注。多位資管機構人士日前表示,當前宏觀經濟總體向好回升,一系列逆周期調節政策將支持經濟持續穩健復蘇,海外主要經濟體本輪加息周期也步入尾聲,這有利于人民幣資產的價值重估和風險偏好的提升,A股市場估值水平已經觸及歷史底部,長期配置價值進一步凸顯。
全球經濟前景趨于明朗
展望2024年,機構認為,全球經濟前景將趨于明朗,通脹率將趨于正常水平。
景順集團總裁、首席執行官安德魯-施洛斯伯格認為,鑒于金融環境收緊和正在進行的通貨緊縮,美聯儲再次加息可能性較小。
高盛集團資產配置研究主管克里斯蒂安·穆勒-格里斯曼表示,歐洲目前經濟增長疲軟、通脹率正趨于正常水平,這意味著歐央行不會再收緊政策。
“今年以來在緊縮的貨幣政策壓力下,歐元區的經濟增長勢頭一直在減弱。雖然勞動力市場仍有韌性,但工資增長跟不上通脹導致實際收入縮水。此外,經濟增長還受到成本上漲制約,特別是在能源方面。”安德魯-施洛斯伯格說。
從中國國內來看,安德魯-施洛斯伯格預計:“下半年出口將不斷走強。我們認為中國政府很有可能采取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期待會有進一步政策去刺激消費。展望2024年,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將會更加強勁,這也將利好資本市場。”
富國基金認為,全球央行貨幣緊縮逐漸走向尾聲。美國經濟隨著超額儲蓄即將耗盡,債務擴張積重難返。而中國經濟“強政策”量變到質變,2024年將延續低斜率復蘇。在此背景下,美元、美債收益率上行壓力將充分釋放。
降低現金持有 分散化投資
機構認為,由于美聯儲緊縮政策導致短期利率攀升,所以目前存在大量“觀望現金”。但是隨著美聯儲加息周期步入尾聲,債券市場配置價值凸顯。從資產配置角度來看,建議投資者降低現金持有量,增配債券、股票等其他資產。
安德魯-施洛斯伯格認為,持有過多現金也存在風險,如果將通脹和稅收因素考慮在內,貨幣市場的回報就不那么可觀了。雖然短期內現金類投資工具表現可能優于國債,但從歷史上看,現金類投資工具所產生的回報率明顯低于長期的政府債、公司債和股票。“我們認為比較穩妥的做法是對現金/短期債券、固收、股票等進行分散化投資來實現長期目標。”
克里斯蒂安·穆勒-格里斯曼表示:“在我們的資產配置當中,現金比重一直偏高,在過去的兩三年里,我們一直在低配債券,但現在我們對現金、債券都持中性態度。此外,我們也非常注重投資組合的平衡和多樣化風險,對股票、信貸和大宗商品也密切關注。展望2024年,得益于全球宏觀前景趨于明朗,我們認為下行風險將有所降低,投資組合波動性會減小,風險調整收益也將更可觀。”
戰略性資產配置的目的是獲得風險溢價,慕尼黑再保險集團首席投資官尼古拉斯-加特賽德表示:“風險資產我們看好股票、信貸,但是這兩類資產的回報可能低于歷史平均水平。”
權益投資機會如何?富國基金表示,2024年產業趨勢或是權益市場中的主線。首先,生產率提高依賴于科技進步,高科技是“兵家必爭之地”。其次,全球具有競爭優勢的制造業是各個國家的突圍方向,其中不乏行業機會。最后,一級市場融資及創新趨勢下,可關注醫藥基本面改善的邏輯。
聚焦“新資產” 挖掘另類投資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專家認為,這為資產配置指明了方向。
如何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獲得穩定長期的有效回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認為,“新”是關鍵點,比如在原有資產結構里使用新工具、新邏輯、新方法,找到新資產。“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已經提出了幾個新資產的類別,如綠色資產、數字化資產。”
南方基金總經理楊小松表示,資管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要將更多的金融資源用于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隨著我國經濟結構和人口年齡結構的轉變,居民的財富配置會從房地產轉向其他更具投資屬性的資產,比如養老金融、數字金融。
對于在當前背景下如何獲取超額收益,中信證券資管公司總經理劉曼認為,被動產品更適合作為配置的選擇,而且其配置成本也相對較低。“事實上,近年來指數化產品的規模快速增長,也說明了這是大趨勢。”
如何獲得“阿爾法”收益?劉曼表示,可以關注一些流通性受限、交易結構設計相對復雜,但是預期收益相對較高的另類資產,比如私募股權、對沖基金、房地產相關資產。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