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開展以來,我市強化改革統籌謀劃和系統集成,狠抓政策協同和創新賦能,主動作為先行先試,積極創新金融服務有效模式,試驗區建設取得初步成效,普惠金融可得性、便利性、滿意度顯著提升。
強化機制建設,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把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作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將其作為城市轉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認真謀劃,科學部署,扎實推進。我市搭建了包括“雙牽頭”、工作專班、專項小組、責任考核、研究評估、宣傳引導等“六項工作機制”,成立了市、縣兩級普惠金融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試驗區建設“一體兩翼四支撐”的戰略布局已初步形成。
明確工作重心,圍繞普惠金融支持城市轉型發展和鄉村振興兩大領域,我市按照“點上突破,面上推廣”的思路,確定了建設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平臺、建強融資擔保體系、發展供應鏈金融、創新農業產業鏈金融服務方式、促進村集體經濟融資等幾個方面,先行先試,探索普惠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有效模式。按年開展目標責任考核,對普惠金融工作成效突出的部門和金融機構,給予5萬-20萬元不等的資金獎勵,督促任務落實。
強化政策協同,我市率先出臺全省首個“十四五”期間的央行貨幣政策工具貼息政策,通過對使用央行再貸款的法人金融機構貼息,撬動低成本信貸資金投放規模,構建了“地方政府+人民銀行+金融機構+市場主體”的聯結機制。2022年累計貼息400余萬元,撬動再貸款發放8.67億元,再貸款余額達到歷史最高,貨幣政策傳導落實效果明顯。
凝聚各方資源,省級金融單位積極參與試驗區建設,農業銀行陜西省分行、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郵儲銀行陜西省分行、長安銀行總行、陜西省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陜金資等出臺專項工作方案,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支持試驗區建設,從組織保障、專設額度、政策傾斜、下沉重心、鼓勵創新等方面給予定向支持,實現省、市、區(縣)三級資源和力量有效凝聚,為城市轉型發展和鄉村振興“融資融智”,為試驗區建設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