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眾議院后,美國參議院也一致同意通過“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議實施法案”。和以往一樣,民進黨當局又開始彈起臺美關系“堅若磐石”的老調,但島內輿論質疑,貿易倡議全在維護美國的利益,對臺灣真的好嗎?
據臺灣“中央社”19日報道,法案規定,協議生效前美國總統須先向國會報告,說明協議如何促進美臺貿易關系及推動美國勞工、消費者、企業與農民的利益,并于30天內提出認證,證明臺灣已采取任何履行協議所需的措施。根據美國立法程序規定,國會兩院通過法案后,總統共有10天時間考慮簽署或提出反對,若他什么都不做,法案在10天后自動生效。
經過一年的協商談判,“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議”6月1日在美國在臺協會(AIT)華盛頓總部簽署。首批協議包括關務行政及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內部規章、反貪腐、中小企業五項議題。法案通過后,AIT臺北辦事處處長孫曉雅19日召開記者會稱,“這對美國總統拜登及副總統哈里斯政府來說是標志性的成就,為全世界設下模范”。
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林聿禪19日聲稱,“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是深化臺美貿易關系的“重要里程碑”。臺“外交部”稱,這項法案立法進程速度之快,充分展現美國國會跨黨派議員的高度重視以及對強化臺美經貿關系的強烈支持。臺“財政部長”莊翠云19日稱,貿易倡議將使報關、快遞業者一年節省1億元新臺幣的成本,至于降低物價的影響還需要估算。臺“行政院長”陳建仁還透露,臺美已展開第二階段協議的溝通,目前先就環保、農業、勞工3個議題進行討論,希望一年內可以簽署。
針對相關事項,中國外交部表示堅決反對,同時指出美方應當停止任何形式的美臺官方往來,不得與臺灣商簽具有主權意涵和官方性質的協議,不得借經貿名義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國臺辦也表示,民進黨當局為換取美國對其政治私利的支持,罔顧島內企業和民眾利益,做著“賣臺求榮”的勾當,拼湊所謂對美關系“成績”,必然受到臺灣有識之士的反對和唾棄。
盡管民進黨當局一個勁地吹噓,但島內輿論認為,報告中未見具體效益和損失評估,對企業的實質幫助仍舊模糊。國民黨“立委”曾銘宗直言,第一階段協議僅有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對企業有一定協助,其余尚待觀察,且五大議題多屬于制度、程序上的內容,未闡明未來5年對中小企業的具體效益、有何配套政策,更無損失評估,而臺灣最需要的是自由貿易協定(FTA)和避免雙重課稅,才能對島內產業有重大協助。臺商出身的民眾黨“立委”邱臣遠質疑,看不出協議對“消除或減輕臺美經濟貿易障礙及促進貿易自由化”的實質內容在哪,本次談判提到成立單一窗口及貿易便捷化委員會,卻未見關鍵的關稅優惠和消除非關稅障礙,臺美是否朝FTA更進一步還有待商榷。
“立委”鄭麗文此前提到,工商大佬林伯豐說,“臺美貿易倡議屬架構性,同傳統自由貿易協定強調關稅減讓與市場準入不同,對臺灣經濟實質幫助有限”。她批評稱,不談關稅,臺灣為什么要吃萊豬、跟美國買軍購?而且臺灣的番荔枝、菠蘿、蓮霧等農產品,什么時候看見美國進口了?
臺灣《中國時報》一篇文章稱,不管是“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還是美方同步力推的“印太經濟框架”,都是在推進美國新的國際經濟政策與防堵大陸的雙重目的。去年美國政府宣布與臺方展開倡議談判之后,就公告征詢各相關團體的意見,將美方需求納入倡議。而臺當局似乎生怕各相關利益團體提出意見,拒絕對外進行溝通,因此所謂的首批協議幾乎都是在照顧美方利益。臺方除了全盤接受,并未就自身所需要的項目提出協商。諸如關稅降低等,是臺灣迫切需要的項目,卻不在議題之內。臺方關切的中小企業議題,在厚達83頁文本中僅以3頁簡單帶過,所用都是“促進”“加強”和“強化”等無關痛癢的字眼。文章稱,美方早已表明不再洽簽FTA,甚至退出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臺當局如果不是在做春秋大夢,就是拿FTA當幌子出賣臺灣利益。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