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島內蛋荒問題,臺“農委會”大量進口雞蛋,結果傳出有雞蛋放到發霉壞掉,只能拿去喂豬。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有蛋商透露,“農委會”等到嚴重缺蛋了才下單,加上檢疫、船運等過程,所有進口蛋集中在五六月才抵臺,這么多蛋要賣去哪?可即使雞蛋供過于求,島內蛋價仍居高不下,100元新臺幣還買不了2斤。還有業者把發霉、賣相較差的進口蛋送給豬農喂豬,豬農還要收100元新臺幣的處理費,“蛋給豬吃還要倒貼,根本是笑話”。
臺灣云林縣養雞場員工分揀雞蛋
臺“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曾志超6日撰文,列舉“農委會摧毀雞蛋產業的七宗罪”。第一宗罪是“預警機制完全失效,雞蛋供需失衡頻繁”;二是“信息不對稱:雞蛋短缺引發民怨”,例如2月時“農委會”宣稱每天僅缺45萬個蛋,但臺養雞協會估計每天缺蛋450萬個,證明當局有過度美化數據之嫌。第三宗罪是“壓抑蛋價”,臺“農委會”號稱蛋價由市場機制決定,但事實上是由“雞蛋產銷預供調配會議”敲定。3月短缺問題最嚴峻時,不少市場的蛋價每臺斤(相當于600克)已飆漲至百元新臺幣,該會議決定的批發價僅55元,與市價有驚人的落差,讓蛋農成為犧牲品。第四宗罪是“補貼進口蛋”,完全破壞市場機制。第五宗罪是“進口蛋用于食用市場”,目前島內開放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的雞蛋進口,長時間運送至臺灣,新鮮度欠佳,也不利于民眾的健康。第六宗罪是“進口蛋數量過多”,第七宗是“禽流感未徹底根除”,待冬季來臨可能又將暴發新一波禽流感。文章稱,臺當局不愿意正視雞蛋產業的各項問題,還不斷干預價格,且補貼進口蛋進一步重擊臺產蛋,蛋農無利可圖,未來極可能惡化雞蛋供給。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批評稱,這幾個月走訪臺灣,各地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甚至缺蛋。前陣子缺蛋,現在又變成蛋太多,“這表明政府有失能的現象”。有島內輿論稱,現在臺灣老百姓最想做的就是到“農委會”丟雞蛋,發泄心中的怒氣。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