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18日抵達日本,將出席次日在廣島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他已按照日程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了雙邊會談。雖然雙方的聲明以及日媒18日披露的G7聯合聲明草案依然老調重彈強調同盟,渲染“威脅”,聲稱要一起應對“經濟脅迫”,但不少國際媒體認為,拜登此行“出師不利”。受國內債務危機困擾,白宮已宣布取消拜登在G7峰會后訪問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的行程,而美國的債務問題本身也讓G7國家擔憂不已。美國媒體報道認為,G7國家的領導人每年聚在一起,努力維持全球經濟的穩定,但事實證明,今年全球經濟穩定的主要潛在威脅正是美國。
當地時間2023年5月18日,日本廣島,G7峰會開幕之前,岸田文雄與拜登會面。
“他被迫趕回國內避免一場美國自己制造的災難”
拜登此次出訪日本正值美國國會兩黨為債務問題爭論不休之際。當地時間16日,拜登、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以及其他國會高層舉行了一場會議以討論提高聯邦政府債務上限問題。但美媒報道稱,民主黨和共和黨并沒有在這次會議上接近達成協議。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已經在今年1月19日正式達到31.4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這導致美國財政部采取被稱為非常規措施的審計手段繼續償還政府債務,以避免違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此前警告稱,若不能提升或暫停執行債務上限,美國可能會在6月1日前耗盡現金。
美媒援引耶倫16日的發言稱,“違約將破壞我們金融體系的基礎。可以想象,我們會看到很多金融市場崩潰——全球恐慌引發追加保證金、擠兌和低價拋售。”報道援引經濟學者和華爾街分析師的話警告稱,債務違約將對經濟造成毀滅性打擊,還可能在全球范圍內引發金融危機。
由于拜登在債務問題談判尚未取得重大進展的情況下選擇出訪多日,美國國內對此出現不少批評聲音。美國《國會山報》援引共和黨籍眾議員達斯蒂·約翰遜的話稱,“總統先生,取消你的日本之行,留在談判桌前……時間緊迫。”然而,白宮堅稱拜登可以在任何地方履行總統職責,同時應對國內和外交上的挑戰。美國全國廣播公司17日引述白宮的說法報道稱,總統會在未來幾天與麥卡錫保持聯系。白宮已宣布,拜登將縮短此次出訪的行程,提前返回美國。
《紐約時報》稱,與國內共和黨人就債務問題的談判已經摧毀了拜登政府的外交(目標),“他不再是橫跨世界舞臺的最強超級大國指揮官,而是一名四面楚歌的領導人,他被迫趕回國內避免一場美國自己制造的災難”。美國全國廣播公司17日評論稱,迫在眉睫的經濟災難威脅給拜登此次出訪日本蒙上陰影。
美國已成為國際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此次拜登在國內債務問題上的左支右絀,再次讓國際社會認識到,美國本身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不穩定因素”。《紐約時報》稱,過去不少人指望美國成為國際事務中最重要的穩定力量,但近年來,政府長期停擺、銀行業危機、債務上限之爭甚至政治暴力都促使其他國家領導人將美國的不可預測性納入考量。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稱,在與共和黨人就債務問題爭論不休迫使總統縮短此次行程后,拜登向世界發出的“美國回來了”承諾顯得搖搖欲墜。縮短行程的舉動將對美國的威望造成打擊,并加深人們對美國國內政治不穩定將威脅美國實力的擔憂。“世界其他國家都在懷疑美國是否會償還債務,這是一種非同尋常的情況。”
“我認為我們最大的威脅就是我們自己。”前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資深眾議員簡·哈曼在接受美媒采訪時表示,“我們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正被我們的內部失調所侵蝕。”
《紐約時報》稱,各國官員已看到華盛頓的政局混亂,重視對抗甚于妥協,甚至存在違約等難以想象的風險。華盛頓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負責經濟的高級副總裁馬修·古德曼稱,“可以肯定的是,美國債務上限問題將成為G7峰會上討論和關注的話題。我相信其他領導人會問(拜登),這種風險的嚴重程度。”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宋微1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近年來,美國國內保護主義、民粹主義不斷升級,國內矛盾和失業率激增,政府停擺、銀行業危機則進一步暴露了美國政治體制和政府治理能力的失靈。無論美國是否真的違約,風險都已外溢到全球。
拉攏盟友?歐洲國家未必愿意跟
帶著國內經濟的爛攤子,毫無疑問拜登很希望在此次G7峰會上能夠聯合盟友,實現自己針對中國、俄羅斯等國家的戰略目標。路透社近日援引匿名美國官員的話稱,針對幫助俄羅斯、削弱西方制裁力度的對象,G7各國將達成一致意見,推出潛在的新措施。不過,一些歐洲國家對此卻有不同想法。法國總統馬克龍的一名顧問接受法新社采訪時特別提到,對法國而言,G7峰會不是反華峰會。法國《世界報》稱,法國和歐盟都傾向于與中國保持對話。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美國媒體把拜登為解決債務問題而縮短亞洲行程的決定與中國硬扯在一起,炒作稱此舉“利好中國”。對此,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稱:“我們認為,中國對局勢感到高興和舒適的觀念是一種媒體敘述,在任何方面都不能反映現實。”
宋微18日認為,對美國來說,當務之急是搞好內部事務、避免債務違約,而不是通過G7繼續攻擊別國,還要求其他國家選邊站隊。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