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擴大內需領域的一項頂層設計,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下稱《綱要》)還專門提及了“發揮對外開放對內需的促進作用”部分,對促外貿外資提出了更多舉措和方向。
優化促外貿的財稅政策和關稅制度
在外貿面臨嚴峻挑戰的背景下,《綱要》明確,要穩步推進多雙邊貿易合作。實施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做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生效后實施工作,推動商簽更多高標準自由貿易協定和區域貿易協定。促進我國與周邊國家地區農業、能源、服務貿易、高新技術等領域合作不斷深化。推進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優化促進外貿發展的財稅政策,不斷完善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關稅制度。
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告訴第一財經,《綱要》提出“優化促進外貿發展的財稅政策,不斷完善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關稅制度”釋放出重要信號。當前仍存在一些阻礙外貿發展的因素,比如一些藥品、醫療器械和關鍵醫藥技術的進口關稅仍然很高。同時對出口還要加大財政的支持力度,比如加大稅收減免等。
“推動商簽更多高標準自由貿易協定和區域貿易協定,完善財稅政策和關稅制度,是在應對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越來越激進的貿易打壓?!比A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對第一財經表示。
除了推進多雙邊貿易合作,《綱要》還提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構筑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深化國際產能合作,擴大雙向貿易和投資,健全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加快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發展,提高中歐班列開行質量,推動國際陸運貿易規則制定。支持各地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交流合作。
魏建國提出,在全球疫情和俄烏沖突等因素下,供應鏈斷裂的風險加大,而“構筑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不僅對中國有利,而且對于“一帶一路”國家、亞非拉地區乃至歐美及日韓地區而言,也是互利共贏的。
根據海關數據,前11個月,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12.54萬億元,增長20.4%。其中,出口7.13萬億元,增長21%;進口5.41萬億元,增長19.7%。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外貿增速超過了整體增速。魏建國認為,明年是“一帶一路”重大倡議提出的10周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外貿有望迎來更大發展。
除了共建“一帶一路”,《綱要》還提出要打造高水平、寬尺度、深層次的開放高地。其中包括發揮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先導示范效應,打造面向東北亞、中亞、南亞、東南亞的沿邊開放合作門戶。
“打造面向東北亞、中亞、南亞、東南亞的沿邊開放合作門戶,這是首次被提上日程?!蔽航▏硎?,接下來沿邊開放有望迎來一個新的高潮,也將讓我國的外貿外資發展更上一個臺階,并讓周邊國家在家門口看到一個新的中國形象,即中國式的現代化,“這對于對方的影響是巨大的”。
利用進口和外資促進轉型升級
《綱要》還提出,擴大重要商品和服務進口。拓寬優質消費品、先進技術、重要設備、關鍵零部件和重要能源資源進口渠道。支持國內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的技術、設備及零部件進口,鼓勵研發設計、節能環保、環境服務等生產性服務進口。擴大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優質商品、醫藥產品和康復服務等進口。支持邊境貿易創新發展。持續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等,推動進口規模擴大、結構優化、來源多元化。
在曾剛看來,接下來我國將更多強調“進口”的高品質,特別是支持新技術、研發設計等高端服務的進口,從而為我國的產業升級、生態環境保護、人民健康提供可靠的支撐。建議未來更多以進口為紐帶,推動中外在科技創新、卡脖子技術攻關、關鍵零部件生產等領域投資、生產、營銷合作,通過引進優質生活用品,豐富國內生產供給,避免以前中國游客“海外海購”帶來的市場和稅收損失,并借此提升我國輕工業發展水平,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
在利用外資上,《綱要》提出持續提升利用外資水平。推進投資便利化,穩步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健全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深入落實準入后國民待遇,促進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鼓勵外商投資中高端制造、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產業。加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保護。促進引資與引智更好結合,鼓勵外資企業進一步融入我國創新體系。
“《綱要》回應了外資的關切問題,特別是外資企業的‘國民’待遇問題。”曾剛說,在利用外資方面,我國未來將更多關注外資對我國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
(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