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創新力量的不斷迸發,以科技推動產業發展、加快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升級已經成為全球共識。而金融科技正以爆發式增長的態勢變革金融行業生態,讓金融產業在新的跑道上不斷實現突破。
8月1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數學學院、金融計算與數字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統計與大數據研究院、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區塊鏈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等多家單位共同舉辦的“第二屆金融數學與金融科技國際學術論壇”在線上開幕,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中國香港等300多名國內外從事數學、統計學、信息技術與金融學科交叉研究的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專家、學者,共同就金融科技、區塊鏈、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所面臨的基礎性瓶頸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以期推動金融科技產、學、研的深度融合。
“數字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算法等新興技術已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每個人密切相關,為人類生活帶來很大影響。”在論壇上,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秘書長張韶華圍繞數據和數字的科技發展介紹了FinTech與數字貨幣的發展趨勢,數字分析行業(服務提供商)的規范問題,和數字倫理問題等三個方面的問題。
近些年,全球金融科技行業整體發展態勢較好,金融科技企業數量、融資規模和交易量都有一定提升。
中國人民大學數學學院院長鄭志勇表示,金融科技過去十年的發展主要表現在技術應用層面的工具性變革,金融科技基礎理論研究嚴重滯后,成為制約技術創新的瓶頸問題。通過國際學術的合作與交流,能夠彌補金融科技理論研究滯后的短板。
談及金融科技理論基礎的研究與發展,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中關村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聯盟秘書長劉勇表示,數學是金融理論的基礎,在金融領域起到了巨大作用,并逐漸延伸出金融數學這一學科。金融科技的發展離不開數學等基礎學科的推動,運用數學理論知識將金融、數學、科技融為一體,充分發揮其在金融風險預測與防范、合理配置金融收益、降低金融運行成本等方面的作用。
據悉,首屆金融數學與金融科技國際論壇曾于2019年6月在人大蘇州校區舉辦。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表示,論壇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及區塊鏈等數字化技術在金融數學與金融科技中的應用為會議主題,以數學、金融與現代科技的深度融合為會議特色,對于促進金融數學與金融科技的學術發展、提升相關學科的國際學術影響力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