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不卡一区_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_99热精品在线

數字人民幣的紅利已來!這一領域重新站上風口

2021-03-23 09:15:07

 36氪報道,浙江惠瀜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瀜科技”)近日宣布獲得近1億元B輪融資,領投方為同創偉業。

該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專注于消費金融產業的科技服務商,為傳統金融機構提供業務場景、風控、運營等科技化的整體解決方案。據介紹,本輪融資將用于擴大公司團隊規模,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推動消費金融整體產業鏈的數字化、智能化服務體系布局。

惠瀜科技之外,金融科技集團WeLab近期也獲得了近5億元C1輪融資,今年年初第四范式D輪融資高達49億元……

這場金融科技熱潮,去年就已刮起。海外率先熱了起來。

畢馬威發布的全球金融科技投資趨勢的最新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在并購、私募股權投資與風險投資等方面的融資額為1050億美元,涉及2861筆交易,創金融科技產業有史以來的第三高。

今年以來,國內相關的投融資項目,也正多了起來。在消費金融領域的金融科技,表現更為明顯。

原有玩家業績火爆

在國家消費驅動戰略之下,消費金融需求旺盛,龍頭金融科技平臺的助貸業務依舊火爆。

比如,在美上市的360數科,在2020年促成交易額2467.58億元,較2019年的1990.71億元同比增長24%,超額完成去年管理層設定的2420億-2440億元發展目標同時,實現業務收入135.64億元,較2019年的92.2億元同比增長47.1%。

與此同時,對B端的金融科技服務,也實現了較大的增長。比如,樂信To Bank金融科技業務2020年四季度收入7.2億,同比大增232%。

樂信CEO肖文杰在財報總結時也強調,樂信純科技服務模式下產生的交易額首次超過50%,實現了更高質量的營收增長。

同時,肖文杰基于今年一季度業務強勁增長等因素,上調全年業務發展目標至2400-2500億元。

傳統的金融IT服務商宇信科技(300674,股吧)(300674.SZ),近期發布的2020年度業績快報稱,公司去年實現營收29.84億元,同比增長12.5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54億元,同比增長65.76%。

在解釋業績快速增長時,宇信科技表示,受益于國家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的發展戰略、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全面推進、銀行科技子公司在科技輸出方面的穩步推進,金融科技市場需求進一步升溫,并且隨著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這些需求在去年下半年得到了有效的釋放。

這些公司與數據都表明,金融科技不論在服務C端業務,還是賦能B端業務方面,都展現出活力,尤其在B端業務方面,正實現快速增長態勢。

而據消金界觀察,2017-2019年,互聯網企業在線上獲客成本高企,多頭借貸嚴重,資產質量惡化的情況下,已在制定了線下策略,并收獲頗豐。甚至成為行業黑馬,殺出重圍。

然而,疫情之下,線下業務蕭條,直接影響了業務開拓,只得重新加強線上化。利用金融科技,挖掘長尾用戶。

與此同時,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也到了深水區。再加上疫情的催化,監管已出臺多項鼓勵政策。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是監管規劃的金融科技三年計劃收官之年,銀行、保險等傳統主流金融機構,在金融科技的建設方面,必定會加強與市場合出,甚至會推出典型示范項目。

尤其是數字人民幣的風口即將開啟,將在央行側、銀行側、公眾側三個領域帶來巨大的變革機遇,其中,數字貨幣錢包場景運營為市場帶來了想象空間。

由此,金融科技改造金融業,再造線上化業務流程改造,將成為未來幾年的一個主要風口。一如90年代初銀行業信息化建設那樣,必定會走出多家金融科技巨頭與上市公司。

所以,我們認為,銀行尤其是大銀行的持續化的金融科技需求,將成為行業的一塊“肥肉”。

投入金融科技須審慎

2013年“互聯網金融元年”之后,互聯網與金融結合與落地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風險頻發,給金融穩定和金融消費者帶來巨大損害。金融科技爆發之際,監管已注意到相關風險。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就曾撰文表示,在把握金融科技創新的歷史“窗口期”的同時,需避免粗放式擴張和防止泡沫積累,處理好創新與安全的邊界,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明確金融科技創新的底線與負面清單。

另外,他還表示,地方發展金融科技不能“一哄而上”。為了防止地方政府成為新一輪泡沫與亂象的助推因素,需要在國家層面有所設計和統籌。

目前,繼重慶國家金融科技認證中心成立后,北京國家金融科技認證中心于近日完成工商登記。根據天眼查信息,該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3月12日由北京中金國盛認證有限公司更名而來,持有重慶國家金融科技認證中心50%股份,由央行旗下的中國金融電子化公司全資控股。

除了該類業務自身的風險外,投融資也需要賽道的擁擠與變形。

十年前,當談到“金融科技”時,這個術語還相當于“互聯網支付”,后來又變為移動支付,之后在P2P大面積暴雷之后,互聯網金融“進化”為了金融科技。

但當時,互聯網公司的金融科技標簽,更多是做C端金融業務的一件外衣,“掩人耳目”。螞蟻集團上市被叫停與整改,正是對這一現象的追本溯源。

目前,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業務正迎來全面的數字化升級。在C端業務遭遇政策壓力下,B端服務條線或變得搶手。

然而,畢竟這一賽道需要的資質更高,也更看重資源積累。新興的創業公司,如果沒有殺手锏,難以在競爭中長久地存活下去。

而且如果創業項目蜂擁而至,賽道爆發進度能否跟得上創業規模,還有待觀察。2015-2017年也曾出現過金融科技投資潮。不過,全球咨詢業巨頭波士頓咨詢集團在2018年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報告中曾寫道,“在經過了三年的繁榮期后,資本市場對金融科技領域的股權投資在2017年出現了凈放緩局面,凈投資規模還不到前兩年的一半,是2012年以來最低水平。”主要原因就是行業爆發,比想象中要來得晚一些。

于是,金融科技在當時成為互聯網放貸,這種“變形”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消費金融賽道的數字升級服務,還將呈現較快的上漲態勢。2021年1月,Mob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研究報告》預測,2022年行業市場規模將沖破19萬億元。再加上政策加碼消費,相關產業還將持續受益。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