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募集”重現 新基發行遭冷遇】近期,基金市場再現“延期募集”現象,多家基金公司延長旗下新基金募集截止日。截至16日,3月以來延募基金數量已達到23只。其中,因銷售情況不理想,更有基金將募集期延長了兩個多月。(中國證券報)
近期,基金市場再現“延期募集”現象,多家基金公司延長旗下新基金募集截止日。截至16日,3月以來延募基金數量已達到23只。其中,因銷售情況不理想,更有基金將募集期延長了兩個多月。
市場人士指出,基金發行態勢(尤其是權益型基金)與權益市場走勢密切相連。在高估值和流動性邊際收緊影響下,春節后市場出現一輪調整,公募重倉的白馬龍頭和科技成長股連遭重創,使得新發基金遇冷。但是,基金發行降溫也并不總是壞事。這為面臨估值壓力的個股爭取消化時間,也為調整之后的重新出發贏得契機。在此過程中,基金經理能爭取到更多的空間,考慮接下來的布局;基民也可以在冷靜期,對“去留”問題做周全思考。
新發基金密集延期
3月16日,華商基金發布基金募集期調整公告,該公司旗下的華商均衡成長混合基金,首發募集期間從原定的3月22日至3月26日,調整為3月22日至4月2日。同樣在3月16日,光大保德信基金的新發產品光大保德信新機遇混合基金,以及華夏基金的新產品華夏安陽6個月持有期混合基金,也發布公告延長募集期。其中,華夏安陽6個月持有期混合基金的募集截止期從3月19日延長至3月26日。
數據顯示,截至3月16日,今年以來共有35只新發基金出現“延期募集”現象。從時間分布來看,35只基金中有23只的“延期募集”發生在剛過半的3月份(1月和2月延期募集基金數量分別為8只和4只)。其中,華富中證證券公司先鋒策略ETF于3月9日開始募集,原定認購截止日為3月22日;3月13日該基金發布公告,將募集期延長至6月8日,較原來的募集截止日拉長了兩個多月。
從延期募集的基金情況來看,扎堆延期現象不僅出現在金鷹基金、中信保誠基金、國聯安基金等中小公司,華夏基金、招商基金、嘉實基金、廣發基金、天弘基金等頭部大型基金公司也存在不少延期募集案例。
“基金熱”降溫
市場分析人士彭波(化名)指出,基金發行態勢(尤其是權益型基金)與權益市場走勢密切相連。在高估值和流動性邊際收緊影響下,春節后市場出現一輪調整,公募重倉的白馬龍頭和科技成長股連遭重創,使得新發基金遇冷。
彭波表示,實際上,不僅是新基金“延期募集”,近期發生的“基金公司自購”“新成立基金份額下降”等現象,都是“基金熱”降溫之下的伴生現象。
數據顯示,2020年10月以來近6個月的時間里,單月新成立混合型基金的份額數量呈現出明顯的倒U型走勢,從去年10月份的1567.98億份增加到今年1月份的3897.26億份;隨后開始明顯下行,今年2月和3月(截至3月16日)的發行份額分別為2131.59億份和1239.76億份。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上周新發基金平均成立規模為年初至今最低水平。總體而言,預計3月公募基金的資金流,將從1月的狂熱和2月的調整中逐漸歸于平靜狀態。
冷靜思考理性應對
天相投顧高級基金研究員楊佳星表示,之前基金發行火爆,不少投資者盲目買入基金,在近期大跌中虧損的基民不計其數。如今基金發行降溫,對于投資者而言是好事,有利于基金市場健康發展。能夠為基民帶來長期向好的業績,是基金經理的立身之本。新基金發行的降溫期,也可以給基金經理更多的空間,考慮接下來的布局。
公募人士指出,基民需對基金發行降溫持有理性態度,不可過于陷入虧損情緒中。從本輪市場調整來看,績優公司的基本面并沒有發生變化。階段性的市場降溫,能為面臨估值壓力的個股爭取到消化時間,也能為調整之后的重新出發贏得契機。
景順長城基金指出,當前市場調整主要是由倉位和情緒引起的短線波動,而在中長期,底層的基本面趨勢對于市場的影響才是決定性的。在市場急速回調過后,部分有基本面支撐、前期估值相對較高的公司已經進入相對合理區間,長期價值凸顯。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